中国停车网 中国停车业信息中心
Parking Industry in China
首页 资讯中心 产品&企业 解决方案 技术中心 招标采购 招聘求职 法规标准 展览会议 城市停车 城市站点 细分市场
停车专题
技术专题:机械式停车设备 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 咪表 市区停车诱导系统
应用专题:住宅停车 医院停车 写字楼停车 购物中心停车 机场停车 事件停车
研究专题:停车政策 停车规划 停车场设计 停车场经营
机械式停车设备专题-技术文章-正文

我国第一座塔式车库的建成

作者:姜勇

  1992年5月16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北京设计院(以下简称石化院)正在进行垂直循环式机械车库验收,这里聚集着很多人,除有关人员外,还吸引了许多石化院的人前来看热闹,车库门前形成了一个扇形人群,侧面办公楼的窗户里也探出了许多脑袋,面对这新鲜玩意儿,他们兴高采烈,有说有笑,赞扬声不断。我站在人群中,凝视着车库的运转,缄口无言,可内心却很不平静,始终有一种紧张情绪,生怕出点意外,当众出丑。直到甲方说:"行了,就到这吧。"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熙熙攘攘的人群散开了,他们把我的紧张情绪也带走了,松弛下来的我还在注视着自己的作品,这时她越发显得可爱,真够争气的。我走过去,在他身上拍了几下,默默地说"好样的!"一股喜悦涌上心头……。这喜悦包含了多少酸甜苦辣,是走过了多少艰难、崎岖、漫长的路才得到的啊。回顾起来,都八年啦。

  1984年10月11日对我是个重要日子,这天我得到了一些日本资料,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机械车库这种东西(详见本刊2006年第5期,姜勇回忆录之一)。也就是从这天起,我跟机械车库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沿着机械车库的路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它竟然成了我后半生的事业。

  我最初得到的资料中,除了几本厂家样本外,还有日本立体驻车场工业会的一些资料,现在搞机械车库的人可能都看过这些东西,可在当时却十分珍贵。我研究了这些资料,很快被垂直循环式所吸引,她可以在40平米的地面上停30多辆车,占地很省,能充分体现机械车库的优点。垂直升降式虽然在占地和容车方面与它差不多,但工作环节太多,故障点多,我怀疑它的工作可靠性。从日本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截止到1983年,垂直循环式已建成111455车位,占八种类型总车位数的58%。下表就是日本立体驻车场工业会按类型统计的建成数量,垂直循环式的遥遥领先不正说明了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吗。于是我就做起了垂直循环式的梦,指望有一天通过我的双手也能在中国大地上竖起这样一个塔来。

年度 垂直循环式 多层循环式 水平循环式 垂直升降式
台数 车位数 台数 车位数 台数 车位数 台数 车位数
1983 393 11654 28 643 19 481 0 0
各年累计 3974 111455 363 8737 270 7777 64 1843
 
年度 横移垂直升降式 平面移动式 两层式 多层式
台数 车位数 台数 车位数 台数 车位数 台数 车位数
1983年 22 1590 0 0 2370 5518 77 817
各年累计 162 11099 3 60 20178 47724 440 3481

  1986年3月的一天,我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看着办公室的门打开,室主任成大先朝着我走过来,把手里的一份文件递给我,跟我说:"这个文件放在那没人理,让我发现了,是个好机会,机械车库参加展览吧!"我接过来一看,是建设部发的关于举办"全国城市建设成就展览会"的通知。我顿时感到这个决定很英明,搞机械车库已经一年多了,做了不少工作,完成了两层升降横移式的设计,对垂直循环式也大体确定了设计方案。是该宣传出去了,让社会知道我们在搞机械车库,为找用户打个基础,还可以搜集一下反映。拿主意是领导的事,事情一定,就都变成我的事了,我思考了几天怎么参加这个展览。当时的情况是国内还没有建成的机械车库,机械车库也没在任何展览会上露过面,怎么才能给人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光靠展板是不够的,于是想到做个模型,做个垂直循环式车库的模型,会动的、仿真的模型。这个方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同。5月份我当了设备组组长,主持组里工作,加强了参展筹备,我设计了一个1.4m高四面茶色玻璃、能看到里面机器的模型;学建筑的老婆帮我设计了一个2x1.5m的砂盘,有环形车道可以跑汽车,中间设了个喷水池,配上热带植物,很是漂亮;胡静设计电脑显示画面,有文字说明和与模型同步运动的模拟图形,非常精彩;蒋宗闵设计了电控系统;段志军专程飞往深圳购买遥控玩具汽车,那时只有到这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才能买到这玩意儿,还得用港币买。模型做成后,我的最高领导有色院院长余明顺来看过,满意地说:"肯定受欢迎!"11月26日展览会开幕了,我们的展台确实很吸引人,15天中从没冷过场,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参观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看热闹的,你想啊,一个会转的模型把一种新的停车方式展现出来,遥控汽车跑来跑去,一会进库一会出库,能不吸引人吗。人群中只有那么一少部分人,他们表现出了对机械车库的真正兴趣,这些人才是我们要找的,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这次参展的明显效果是向成千上万的人介绍了机械车库,并向这些人宣告了有色院在搞机械车库。这是在我国对机械车库的首次公开宣传。这件事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展览会后,北京电视台(1986年12月10日北京新闻节目)、北京青年报(1986年12月26日)、北京晚报(1987年1月21日)、建设报(1989年9月26日)、中国有色金属报(1986年12月18日)、城建参考(1986年12月25日)等报刊都作了报导。这是又一轮的宣传,把展览会的影响又放大了。

  展览会上,上海电视台的记者倪既新对这个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对我说:"你这个项目是亮眼的,在上海肯定大有用武之地,我想拍个专题片,在我台《科技之窗》节目中播出。"这真是送上门来的好事,我当即答应,双方就拍片的一些细节问题交换了意见,谈得很拢。后来由于上海电视台很忙,拍摄工作拖了下来,直至1987年10月11日才又来到北京拍片,此片名为《机械停车库》,1987年10月23和24日在上海电视二台播出。后来倪既新告诉我,此片得了奖,列为全国15个城市交流节目。以后我没跟踪了解,不知道还在哪个城市播放过?

  我并没陶醉在展览会的成功之中,我清醒地知道,展览会的最终目的是要找用户,展览会闭幕后便开始了跟踪。
展览会上跟我交谈过的、最大的官是杭州市市长锺伯熙,他饶有兴趣地问了我一些问题,还特意给了我名片,并对随行人员说在XX(指的是杭州一个地方,我没听清楚)可以建一个。会后我给他们寄了资料,随后满怀信心地赶赴杭州,在那里我看到了魏厅长在我给他们的材料上的批示:"解决城市停车设施,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这份材料请你们研究,有可能搞一个试点,请同省并市建委研究。"我的到访为落实这个批示提供了方便,1987年1月24日浙江省建设厅专门召集了一个座谈会,交流了建机械车库的有关问题。看似很有希望的事,以后便石沉大海,我至今也不知道原因何在。市长发话了,厅长有批示,就这么不了了之。

  另一件使我兴奋不已的是,12月10日下午专场参观,来了一位负责在吉祥胡同建造大饭店的先生,他说是张百发市长推荐他来看的。当时我为之一震,张百发市长都看上这个项目啦,以后定会在北京通行无阻。可是以后我不知道哪个项目跟此有关,也是空欢喜一场。

  对展览会上其他感兴趣人的跟踪,也都以失望告终,展览会成了过眼云烟,宣传效果确实不错,就是没人买。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半年之后都没任何起色。其实,找用户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在作,1985年6月11日还跟哈尔滨市房屋土地综合开发公司签订了"关于建立机械车库的意向书"。双方表示,要加紧工作,促成在哈尔滨早日落成,为此,还规定了双方承担的工作。两年过去了,意向书成了一纸空文。

  这一件件很有希望的事都落空了,我的心情也随着事态的发展潮起潮落。我本来以为垂直循环式会首先在松花江畔立起来,那是我出生的地方,能为出生地添砖加瓦多么荣幸啊!随后又把希望转到了西湖边上,这是人间天堂,第一个塔竖在这里也蛮不错嘛!然而,这都是梦,都破灭了。

  两年来,我听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哪有?去看看!"我最怕的也就是这个问题,连我自己都没看过,国内没有,国外出不去,每每听到这个问题,我都感到十分无奈。除此之外,诸如停电怎么办?出故障怎么办?故障率有多大?寿命有多长?等等疑问都会问到你,而且不管怎么解释,都很难抹干净他们内心的这些问号。这恐怕是今天的同行们难以想象的。上哪去找这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呢?真有点走投无路之感。另一方面,展览会把这个项目宣传出去了,也启发了一些人,他们表现出了对开发机械车库的兴趣,有的还扛着摄象机来拍模型,我感到自己是在培养竞争对手,弄的不好,让别人抢先了,不就前功尽弃了吗。因此要抢时间,抢在别人之前把库立起来。怎么才能尽快把这座塔竖起来呢?还是我的顶头上司成大先想出了办法:在自己院里建一座,又能自己用,又能给人看,还能作为研究对象,不断改进。他以科研处的名义给五位院领导打了个报告,两天后,党委书记、院长、主管副院长都批了,同意建,而且要尽快,不失时机。院领导如此果断和支持这个项目出乎我的意料,但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落实地点时出了问题,本来相中的地方,地下管线太复杂,有的还不能自己挪动。一个好主意就这样流产了。那些日子真是一筹莫展。

我国第一座塔式车库(建在石化院,
可容16辆小轿车和10辆小面包车)
1989年建成的垂直循环式样机
机械车库第一次在展览会上露面
(1986年全国城市建设成就展览会)
石化院车库出入口

  用户还没有,整套图纸也没出来,要求制造的单位却闻风而来,其中最积极的是承德柴油机厂(承德华一的前身)。当时我们院长余明顺和承德市市长范文彬关系很好,承德给了我们院一些项目,礼尚往来嘛,我们也得拿出点东西来,于是余院长向他们介绍了我们新开发的机械车库。范市长和承德市经济委员会主任王振权都对这个项目感兴趣,要求合作。合作的模式是:我们设计,他们制造,他们给我们技术费。余院长把承德想合作的意向告诉我们,让我们去考察。我和我的领导成大先、李长顺一起去了承德。承德市经委和承德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接待了我们,他们安排我们考察了两个厂,承德柴油机厂和承德悬挂输送机械厂。这两个厂很让我们失望,它们都不具备生产垂直循环式停车设备的能力,大型设备没有,锻造能力不够,热处理设备简陋,传动部的链轮、齿轮都干不了,机架镗孔、平面也无法加工,焊接件矫形有困难。他们都没干过这么大的东西,没经验。安装能力不足。企业管理也不看好。唯一可取之处是承德柴油机厂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柴油机已经下马,没有一个叫得响的产品,他们急于寻找一个好产品,以摆脱困境,市里也有意让机械车库把他们厂带起来。我们这一去,等于送宝上门,当然吊起了他们的胃口。为拿到这个项目,市里和厂里协同作战,三天两头往我们院跑,上上下下做了很多工作。厂长张洪胜多次向我们表示,如果给他们干的话,他们会全力以赴搞好这个项目。尽管他们说的天花乱坠,可是工厂条件实在太差,让他们干真有些不放心。我们如实向余院长汇报了情况,详细说了他们不具备生产机械车库的条件。可是余院长不听我们的,他说:"范市长跟我说了,厂里有困难,他可以组织在市里解决。你换个地方,厂里条件可能好一些,你能取得市里支持吗?"院长这么说,我们都哑口无言。就这么,承德柴油机厂得到了制造机械车库的承诺。1986年12月30日我们先跟承德市签订了协议,并答应承德柴油机厂第一台设备给他们制造。
制造厂确定了,用户还是找不到。找不到用户就意味着这个库建不起来,我们院是不可能投资的,好不容易想自己建一个,又建不成,另找投资者比找用户还难。于是1987年还在努力找用户,好在我相信迟早会找到的,中国之大不会没有赏识者,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没人要呢。可是时间不等人,转眼又是半年。

  1987年7月21日石化院来电话问车库平面尺寸,他们想在建办公大楼时把车库设计进去。紧接着,8月6日国家教委留学生招待所筹建处处长张玉笔亲自来我院谈车库有关技术问题和合同事宜。这两个单位都是从展览会上得知我们搞机械车库的,展览会后我们有过联系,他们推说还没到考虑这问题的时候,就放下喽。现在相继主动找来,又在我心头激起一股暖流。随后我明白了,石化院只要求提供一些技术数据,以便设计考虑,并不想马上上。国家教委却是积极的,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谈判,于9月8日签订了合同。根据合同,我们要向国家教委提供一套30车位的垂直循环式机械车库,我方负责设计、制造、安装。至此,盼望将近三年的用户终于找到了。在我看来,这绝不仅仅是个用户,他是我的事业乃至中国的机械停车事业向前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张玉笔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功不可没,我钦佩他的勇气,他对机械车库兴趣极大,为人也很正直,很有人格魅力,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与国家教委的合同签订后,根据事先的承诺,把这台设备的制造、安装包给了承德柴油机厂。他们垂手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项目,很是高兴。9月26日厂里特意举行了合同签字仪式,从此开始了我们与承德的合作。这个合作意味着承德柴油机厂找到了新的方向,得到了一个好产品,而我们是技术所有者,是他们依靠的对象,所以在头几年合作得挺好,他们挺尊重我,我也确实帮了他们不少忙。我把市场信息无保留地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去跑市场。为表示与我们的亲近,他们把厂名改为京承科工联合机械总厂,京和科代表我们,承和工代表他们。
找到用户前,垂直循环式的设计始终处于零敲碎打的状态。有时间就干一点,没时间就停下来。用户找到后,就得尽快完成整套图纸。为此,又从组里抽调了张瑞锋,组长王德夫也参加了设计,加上段志军和胡静,形成了以我为首的五人小组。在成大先和李长顺的安排下,我又甩掉了组里的繁杂工作, 9月14日我们集中在一个房间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设计垂直循环式。车库的电气部分由电力室陈守甫设计。这要算是我国最早的机械车库设计集体,我高兴地看到,在这"开山"的伙伴里,至今还有一人战斗在停车行业第一线,他就是张瑞锋,他进步很快,成绩卓著,已是行业中的知名专家。

  垂直循环式可没有两层升降横移式好干,设计难度大多啦,比如防止干涉的问题、传动方式的问题、防止摆动的问题,尤其是链条,30多辆车吊在上面,参数怎么选取?强度怎么计算?材料怎么选择?都是问题。为寻求个理想方案,有一段时间我整天算来算去,画来画去。那时如果能到日本看一看就好啦,设计会顺利的多,心里也会有底的多。为此也曾跟余院长谈过,院长说,以后谁想起个新鲜玩意儿都要出国看看,怎么办?院长这么说,我能理解,因为那时国门刚刚打开,有幸出去的人都把外面的世界说得很精彩,谁不想出去看看呀,为出去而找理由的大有人在,院长也分不清楚你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于是采取了封杀政策。这一关门,确实给我造成很大困难,不见"庐山真面目",只好"闭门造车"。凭着长期工作打下的设计功底,再加上日本资料的启发与引导,完成了设计,而且具有自己的特点。最大的特点是,为消除客户对停电的担忧,设计了一套手摇机构。在高度为4米多的张紧部平台上,操控高度为20多米的传动部平台上的机件,实现停电取车。

  设计过程中,总有些不放心的地方,为校验设计计算的准确性,用实际部件做了两项试验。第一个试验是托架的强度和刚度试验,在托架上选了22个测试点,汽车开上托架,测出各测点的应力和位移,然后,与计算值和允许值比较,结果是,除悬吊梁的挠度略感较大外,其余全都有合适的裕度,根据这一结果,增大了悬吊梁的截面。第二个试验是链条强度试验,这是在德制400吨拉压试验机上进行的,链条加上偏心模拟载荷,夹持在试验机上,徐徐加载,直至破断,测出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和最终的破断载荷。通过这个试验,发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安全系数不够7,其二是各零件的承载能力不均衡,薄弱环节是销轴。分析出计算偏差后,调整了设计参数,重新作了第二次试验,结果十分理想,安全系数超过7,而且销轴和链板基本作到了等强度。这个试验非常重要,它使我明确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使设计更加合理了,用起来也就放心多了。

  按合同,国家教委车库应该在1988年年底交付使用,在设备制造基本完成,准备安装的时候,11月4日张玉笔告诉我们,留学生招待所缓建,教委准备把这个车库挪到二电大楼去。不知道那里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安装条件,于是,眼看着要建成的车库又陷入了没有尽头的等待之中。真是好事多磨!

  把这台车库挪到二电大楼去的事,再也没有消息。这时我已经当了机械所副所长,面对挫折总得挺着,不能袖手等待,于是与承德商定先把这台设备装在厂里,用于试运转和扩大宣传。1989年5月这台垂直循环式停车设备在厂里运转了起来。这一转,大家都很欢欣鼓舞,我当然也不例外,这里边凝集着我将近五年的心血,五年啦!就建了这么个10辆车的样机,什么时候才能把它交给用户使用呢?只有天知道。样机总算有了,可以提供给大家看了,我们把感兴趣的人和有用的人一拨一拨地请到厂里。让人们感受这种把汽车摞起来的停车方式。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和提高这台设备的身价,1989年9月2日在承德召开了评议会。评议会由河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主持,国家计委、公安部、建设部、机电部、国家教委、北京市规划局、北京市交管局等单位近百人应邀参加会议,承德市市长范文彬、副市长谢应开亲临会议,有色院副院长陈楚材率有色院有关人参加会议。我在会上作了开发报告。会议高度评价了垂直循环式停车设备,说她“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八十年代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会后多家媒体作了报导,最瞩目的是1989年9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报道。

  转过年,进入了九十年代,开春后,石化院又找我们,说他们要上车库了,由于两年前就作过技术商讨和配合,所以这次比较单一,就是谈合同,我让他们跟承德谈的,1990年4月27日签了合同。这个迟来的合同有点难啃,他们要求容纳小轿车和小面包车两种车型,两种车的高度不同,按轿车,面包进不去,按面包,高度浪费太大。怎么才能使高度紧凑合理呢?又是个新问题。采用轿车托架的悬吊点与相邻托架空间交错的办法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核心问题解决后,其它问题也都迎刃而解,再把样机中不尽人意之处修改完善,作成一套定型图纸。这套图不仅用于石化院,以后,不同车位数和不同车型数量组合的车库,都用这套图拼装。

  两年后,石化院车库建成并交付使用。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场面。真不容易呀!"八年抗战"!八年来,围绕这台车库还做了许多工作,获得了不少荣誉。

  1989年8月21日,赶在评议会之前,我们申请了垂直循环式车库的专利,1990年10月10日获专利局授权。把属于我们的、来之不易的知识产权置于法律保护之中。这个保护还真起了作用,惩罚了侵权者。
  1989年9月通过了技术鉴定,1992年6月通过了新产品鉴定。两个鉴定都对该设备给予了极高评价。
  1990年11月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7月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1990年12月获振兴河北经济奖。1991年4月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如果这台车库是朵红花,这些荣誉就是绿叶,陪伴着红花,那个专利就是刺,保护红花不受侵犯。

  这台车库很好使,可靠、皮实、故障少,使用方便,石化院很满意,十几年来一直在用,是我国实际使用时间最长的车库。我写本文时,特意去看了看她,她依然亭亭玉立,如今她成了藏娇的金屋,那些新车、好车尽藏其中。

  国家教委的车库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国民经济计划调整,留学生招待所由缓建到停建,把车库挪到二电大楼去的事也没办成,教委不再需要这个车库,于1993年10月26日提出退货。这台车库没能为教委服务,我感到很可惜。我忘不了,这是我的第一个垂直循环式合同,是久旱逢甘雨;我忘不了,利用这个合同我们制作了样机;我忘不了,这台样机对我们总结技术和扩大宣传所起的作用;也忘不了,跟我签订合同的张玉笔对我们的支持。我理所应当地协助他们完成了退货,只是从感情上有点恋恋不舍,不愿意割断这一关系。

  "八年抗战"中,在她之前,我们还建了一座两层升降横移式车库,那是我国的第一座机械车库。这座库,按大排行,是我国的第二座。建那座库,我感到我很幸运,好象机遇在向我身上降临,我所做的只是抓住它(详见本刊2006年第5期,姜勇回忆录之一)。而建这座库,我是主动出击,真正付出了代价,却事倍功半,这应了一句话"万事开头难"。

  我们敲了开场锣,引进了停车新概念,倡导了用机械的办法把汽车摞起来的停车方式,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到处寻找用户。这些事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确实有点苦头吃,因为那时市场需求还没有到来,你在那里嚷嚷别人并不关注的问题,谁理你?讲道理都能接受,谈优越性也会遇到知音,让他掏钱建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做了许多今天谁也看不见、谁也想不到的事。说的好听一点, 是做了"超前"的事;说的实际一点,是做了 "超累"的事。然而,这些事并没有白作,这座库建起来了,就是回报。关键是我们坚持下来了,上天不负有心人啊!

  石化院的车库建成了。她的成功,促成了机械车库春天的来临,机械车库再也不是看不见的东西,她立在那里,想看的人都能看到,看到的人都挺喜欢,喜欢的人有想拥有的,她开始萌芽了。再加上时光已进入了九十年代,人们的停车概念和停车需求也在朝着有利于机械车库的方向发展,使得以后的路好走得多,大有闯过难关之感。以后不再是八年建一台,而是一年能建数台。据不完全统计,在二十世纪剩下的八年里,共建成了46座这种车库。这是二十世纪我国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机械车库,她散布在全国九大城市,除了发挥其停车功能外,还起了播种作用,为我国机械车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06年11月26日于北京家中)

姜勇简历
  1964年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同年在北京矿冶研究院工作。1973年来到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从事非标准设备设计,七十年代末开始开发机械产品项目,1984年在我国率先开发机械车库。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历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承德祥业自动化停车设备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分院院长,北京恩菲停车设备集团总经理,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管理委员会副理事长、专家组组长等职。退休后任山东莱钢泰达车库有限公司顾问。
  撰写了多部著作,拥有多项专利,获得过多个奖项。

本栏目文字内容为中国停车网版权所有,任何机构不得任意转载摘编

版权所有©:山东三鼎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