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地下停车场亏家不少
立体停车库门庭冷落2000-03-31
目前北京市的机动车总数已达140万辆,且以15%的年增长率在飞速增长,而市区现有各类机动车停车位约48万个,其中公共停车位7万个,仅占全市机动车辆总数的5%,其余41万个为单位、居民自用停车位,且近70%分布在单位院内,很难供私人车辆或无停车位的其他单位车辆停放。
停车位严重短缺,机动车违法挤占道路乱停乱放,毁坏绿地,堵塞交通,破坏环境,影响社会治安。而城市土地资源本来就十分有限,修建传统的地面停车场、划出路边的临时停车地,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行。因此有关专家一致同意,大力发展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库等公用停车设施,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且有效的途径。有人甚至预言此类停车设施建设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北京目前已建成的一些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库的经营状况如何呢?
地下停车场:亏损不小
北京站地下停车场,共三层,占地16000平方米,每层466个车位,配备照明、消防、报警等安全设施,实行24小时人员监控。不算征地费用,仅工程、设备等直接投资达6000万元,建成后对地面车辆拥挤堵塞有一定的缓解。当记者问及经营状况时,张副经理一脸无奈:亏损大了。据他介绍,每天停车不足1000车次,最少时仅有几十辆。
问题出在哪里呢?张副经理说,停车场距离火车站广场太远,足足200米。而人们习惯于路边停车,既便宜又方便。他还提到,地下停车场一层实际上留有一个出口,可直达车站一层,但没有人投资建设。
车主们如何反映呢?“条件好,安全”通常都得到了认可,问题仍在于离北京站太远,收费偏高,每小时5元,而地面停车场一般每次1元,限时4小时。而为车主所接受的收费标准为每小时2-3元。
停车场管理员也持大致相同的意见,收费贵,不方便。此外,设计不合理——行人楼梯太窄,两人并肩只能勉强通过。
在客流量比较大的繁华商业区,商场的地下停车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像西单和王府井商业区,通常地面停车场车满为患,地下停车场则冷冷清清。百盛商场的新车库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层,共有车位200多个,平常一天的车流量是350多辆,节假日可达600多辆,按目前的收费每小时2元,每天最多也就2000元左右,远远达不到赢利的目的。西单商业区的高登大厦,地下停车场4000多平方米,120多个车位,收费为每小时3元,平时仅有100多车流量。华威大厦地下停车场,共70多个车位,收费为每小时5元,平时车库仅有40%的车位使用。总的来说,地下停车场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立体停车库:遭遇一样
立体停车库(楼)首先在新建小区遭到了冷遇。如北京望京西园四区,采取四种停车方式:楼前划出停车区、停车楼、框架式停车库、路边划线停车区。其中,停车楼地上地下共四层,车位485个,停车库共99个车位,设施齐备,实行24小时保安巡视。现在小区入住率达90%,而据有关负责人戴小姐介绍,如果全部入住,将需要车位2000个左右,供给远远不足需求。
在收费上,由于停车楼和停车库产权属于开发商,目前暂时定为每月120元,与其他方式收费相同。尽管如此,利用率仍不高,仅40%左右。
除小区的立体车库外,北京市区专门修建的公共停车楼、立体停车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如北京王府井上下四层容量为500辆车的停车楼,每小时收费3元,利用率仅为30%左右。中关村医院附近的立体停车库,3座共24个车位,据记者观察,大多时候空空如也。
一方面是“停车难,乱停车”,交通拥堵仍是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难题;另一方面许多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库却难得有车光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于这种现象,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停车场规划应提高科学性,力求布局符合“就近、分散、方便”的原则,例如南京市停车场规划采取刚性、半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布局方法,保证在规划层面上能有效地解决南京主城停车问题。在价格定位上,则应以市场为导向,收费适合一般大众消费水平。有经济专家称,停车业应该走向市场,完全按价值规律来办事,投资商本来就是要赚钱的,他们追求的是回报,同时投资者在制定价格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成本问题,价格订的高,顾客受不了,而太低,则收不回成本。
尽管照目前情形来看,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楼等多处于亏损状态,但业内人士和经济专家都对停车业市场看好,毕竟中国的停车业才刚刚起步,中国的私人车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每年需要新建300万个左右的停车位,这个市场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