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车网
中国停车业信息中心 China Parking Industry Infomation Center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专业期刊
  厂商名录
  展览会议
  分类信息
  管理文库
  停车知识

首页 - 行业新闻 - 房产开发新闻

交通与房产开发项目的关系
2002-05-28

  中国的城市交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以及机动车量飞速的增长,改善城市交通的需求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迫切。城市机动车量增长的速度,不包括摩托车在内,从1995年每千人只有9辆,到2010年每千人57辆,到2020年每千人162辆,速度增长是非常之快的。2020年比1995年增长17倍,2000年也是1995年的2倍多。城市交通的模式,实际上就决定了城市规划的形态。我个人认为,一个城市是什么样子,很关键的就取决于交通的规划,交通的模式,你采取什么样的交通模式?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

  传统的步行的城市。人口密度很高,城市的范围很小,基本上密集在这个区域里边,土地用途可以有多种,它完全是有组织的小的城市,不可能是很大的。

  公共交通的城市。这种城市有多种人口的密度,有的地方很密有的地方不是很密,土地用途也有多种,另外有网络的基础,能够形成若干个中心,中间那一块就是城市的市区,从市区开始用轨道交通向四面辐射,交通辐射出去以后,沿着这些轨道交通又是若干个小范围的步行区,这些区位都是电车可以通达的郊区,也就是说轨道交通可以到达的,这是公共交通的城市。

  依赖小汽车的城市。城市范围扩展得更大了,光是公共交通可能不太行,人口的密度比较低,有各种专门的土地用途,从城市的市区向外面,除了辐射的轨道交通意外,同时还有其它的小汽车行走的路线。所以,一个城市要想覆盖的范围很大,而且轨道交通不发达的话,必然是依赖小汽车的城市。

  中国交通发展的原则是什么呢?我认为第一个原则是,交通输送的是人和物,而不是车辆。所以道路应该根据输送人和物的效率优先安排交通运营。比方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应该优先,特别是公共交通优先。汽车里面只有驾驶员一个人,那就是输送车辆的,汽车里面有好几个人那就是输送人和物的,应当根据输送人和物的效率优先安排交通。

  第二个原则是,运输的价格应该反映社会成本。运输的价格应该等于直接成本加上社会成本。什么叫社会成本,因运输而加给社会的费用。比方说开小汽车放出来的尾气,对环境产生污染,对健康不利,医疗费用增加,生产率下降,开小汽车的人都得负担,因为这些都是你造成的。交通堵塞加给社会的费用,你也应该负担。社会成本还体现在对小汽车的很多限制措施。我去年到美国去从波士顿到飞机场,我一个朋友开车送我到飞机场,起飞的时间很快到了,排队排很长,这条道是两人以下的汽车走的,两人以上的汽车可以走另外一条更快捷的道,于是我们从快捷道走。类似情形很多城市都有限制,一到城市市区小汽车进去要交很多的钱或者根本不让你进去,这些都是考虑社会成本的做法。

  第三个,公共交通企业的运营和规章制度要修改。

  第四个,更广泛采用使用者付费的原则,谁用就要付费。某某开小车,一个是自由,另外还要方便,自由就要付费,所以在很多地方对小车限制还是比较多。

  政府的作用是指导,建立一个稳定而透明的法规框架,制定交通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发展基础设施的金融政策,制定价格政策,最主要包括对不利行业的补贴,征收税费以确保运输价格反映社会成本,减少垄断利润和价格。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路?这要根据汽车化的水平,根据工业服务的水平,根据住宅和工作空间的分布,根据城市的地形,根据政府的政策,来确定究竟需要多少路,面积多少,建在什么地方,才能够投入最少,效益最大,这些要做一个很仔细的分析,这样的话才能收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我简单介绍一下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在国际上的经验。

  第一,投资公交设施。包括控制城市形态,步行型城市已经否决了,那么,我们要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还是依赖小汽车的城市,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我不太清楚北京将来是想依赖公共交通还是依赖小汽车?这样做容易解决交通问题,比方在轻轨或者在快速公共汽车专用道车站附近建设步行的城市区。另外,快速公共汽车专用道投资少,而且容易更新为轻轨或者有轨电车,这在国际上用得比较多,特别是有些城市专门有一个车道给公共汽车走的,有的城市就是几十公里公共汽车专用道。同时限制低密度开发。如果一个城市鼓励低密度开发,将来的后果非常严重。我现在很担心我们在三环路附近四环路之间建了很多了Townhouse,是低密度开发,将来的后果怎么样,当然这是规划部门的事情。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吸引民间资金和参与运营。投资公交设施这是国际上很重要的经验。

  第二,提供自行车和步行的空间。在街道广场和商业区要提供这类空间,特别是步行空间。王府井也有步行空间,不知道为什么有公共汽车通过,这样感觉不是很安全。步行和自行车是最为有效、公平、人性的交通方式。忽略了这种政策就要面临社会、经济和环境很多问题。我认为在中国的各个城市里很大的政策经验是,给自行车留了空间,而步行空间非常少。我去年到奥地利,维也纳的步行空间真是非常好。

  第三,在快速发展城市,引入新型、高效的公交线路可以限制低密度区的蔓延。这是一个新型的小汽车依赖型的城市模型,这是城市真正的市区,有很多放射性的轨道交通出去,甚至还有环形。但是放射型的轨道交通是主要的,环形是次要的。北京建了一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环和环之间又不通,我不是专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搞,这个环是什么意思。环和环之间不通,从市中心怎么出去,这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放射性的交通非常重要,有放射性再有环。
  有人说现在上海的交通好多了,上海是一个有放射性的环和环,东西南北向直通,从这环到那环很快。北京二环到三环只有西直门是通的,其它地方都是不通的。

  第四,规划和控制。首先要支持上面讲的三个政策,另外解决骑自行车和步行者和孩子、无车居民的需求。控制对小汽车的依赖,保护邻近社区,实现城市对社会和文化价值的承诺。在规划和控制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交通运输发展的准则四条:第一条环境可持续,第二条经济高回报。第三条财政能接受。第四条社会能接受。满足这四条原则的交通就是好的。

  我介绍两个新城的出行和土地利用情况。荷兰的阿尔默勒,和英国的米尔顿凯恩斯。阿尔默勒是花园城市,阿尔默勒在机动车出现前按照传统高密度居住区开发,50%依赖小车出行,儿童上街多需监护,土地利用平均出行6.9公里,每公里20栋住宅,大于3公里的出行45%,有机、混合使用。英国的这个城市是就业和商业分开的城市,70%依赖小车出行,儿童上街比较少需要监护,土地利用平均出行7.2公里,每公里35到40栋住宅,分散隔离使用。阿尔默勒看不到什么房子,公路旁边都是树,房子淹没在树里边,没有小汽车是没办法生活的。这样一个模式看起来在国际上大家不太承认它。

  巴西的一个城市Curitiba,是国际上认为交通搞得比较好的范例,它有轨道交通,有专用交通道辐射出去,干线旁边有支线,支线旁边有住宅区。轨道交通或者公共汽车组的线在旁边有一个局部的道路能够进到小区,旁边有很多个住宅或者小区就在旁边。这样的话是非常方便的。

  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城市的人口的增长,市中心的人向郊区的卫星城发展,卫星城发展解决市区和卫星城之间的公共交通问题,这种公共运输系统最好的最佳的解决方式莫过于轨道交通。比如说巴黎一千万人口,轨道交通承担70%的交通量,伦敦七百万人口主要是轨道交通。莫斯科和香港55%是轨道交通,客运量由轨道交通承担,东京的80%由轨道交通承担。道路交通只是辅助的,主要用于向轨道交通系统集散客流。像国际上大的城市五十到八十都是轨道交通,我去过日本三十多次,所到之处轨道交通太方便了,准时到,一分钟不差,遍及全国各地的,非常方便。

  房地产项目和轨道交通有什么关系呢?房地产项目基本上看三个东西。第一个看产品,第二个看竞争对手,第三个看客户。一个房地产项目好不好,跟轻轨的关系不直接,只是一个因素,而不是说项目的全部,项目放在轻轨旁边一定好,一定能卖出去。

  比如从产品来说,首先来看住房。一个是套型设计,一个外观,一个装修。比如对地点要求下降一点,对套型和环境的要求提高了。产品除了住宅本身还有小区内部的环境和实施,包括小区的规划,景观绿化,车流走向,商业设施,幼儿园、小学、物业管理、收费、服务等等。住宅小区周围环境和设施,包括地段、空气质量,包括交通(这个交通和轻轨有联系),商业和生活配套设施的数量、规模、服务水平和教育设施数量、规模、质量等等。一个房地产项目好不好首先看它的产品,产品包括住宅本身,同时包括住宅小区内部的环境和设施,包括住宅小区外部的环境和设施,轻轨交通是它周围环境和设施的一部分,这部分是很重要的。附近有轻轨的地方肯定比没有轻轨的地方要好,交通发达方便肯定是好的。

  第二个,房地产项目的竞争对手。潜在的竞争对手和现实的竞争对手包括规模,占地面积,使用率,目前进展,入住时间,周边交通状况,人口状况,小区内部环境设计,装修标准,电梯品牌,物业管理,容积率,商业、娱乐设施,分期开发情况,开工时间,绿化率,建筑面积,类型。在竞争对手来说,如果周边交通情况比较好,旁边有轻轨通过,交通很方便,那它的项目就有竞争力,竞争力更好,但是这并不是说在竞争对手里它是唯一的,但是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竞争对手还有宣传推广,媒体的选择,发布的频率、范围、力度、形式、内容、种类,重点竞争项目约投入量。这也是你的项目能不能做得好的一个方面。另外还要看销售数量、方式、付款情况,客户认可套型,各个套型销售比例,证件情况,起售的时间,楼层和朝向的差价等等。

  第三个,客户。谁来买,谁来住?目标客户加上竞争项目购房客户,家庭的收入和消费,家庭主要成员的行业、职位、喜好物业方面,对身份和区位的计较程度,经常消费和娱乐场所,思维方式,反感的时间和人等等,这都是你的客户。一个房地产项目能不能销售得很好,从产品来讲,从客户来说,从竞争对象来讲,这些方面都要做全面的分析,可能这个项目比较好。但是交通是周围环境和竞争对手对比因素当中的一个。进入WTO以后,每个开发商每个企业都应该想想自己的生死存亡,在五年之后一切减让、保护的东西没有了,五年以后全部取消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要靠品牌,靠技术去赢得,而不是靠别的东西,那时候可能向你征税了,你在轻轨旁边房子要卖出去政府肯定要向你交税。现在要考虑怎么样面对在国际上的平等竞争面前,你怎么变成很好的品牌,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各地。

  本文作者: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英国特许建造师
       叶耀先


  版权所有:山东三鼎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会员注册 -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