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戏称,在上海市中心城区找地下停车库,可能比找公共厕所还难。此言不妄,据统计,目前上海仅有227座地下车库,使用面积约56万平方米,只能满足1.3万辆机动车停放需求。路边停车渐成泛滥之势,比例高达64%,而且还有继续上升之势。
上海80万辆机动车正为寻找“栖身”之处犯愁。据预测,到2020年,上海机动车总量将突破200万辆,如按1.2-1.5泊位/车计算,需要72-90平方公里停车设施面积,倘若现在不加紧地下车库“扩容”,势必积重难返,造成城市道路交通堵塞拥挤。
对于上海这样高密度发展的城市,道路红线以内城市土地资源非常有限,而地下车库“扩容”所需的增量颇大,应该充分挖掘“扩容”潜力,增加停车泊位。当然,单纯依靠增加停车泊位,并不能完全解决城市的停车难问题,如人民广场600泊位的地下车库,平时利用率不足10%,而其周边地区占路停车现象却普遍存在。有关专家认为,要彻底解决城市的停车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利用经济杠杆,建立合理停车收费系统,使城市中的各种停车设施,如地下车库、高架停车楼以及地面停车场等都能发挥作用,切实提高停车场库的利用率。
有关专家在《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课题报告中,对上海市环线以内各区对停车设施的需求进行了预测,并按照停车泊位密度的大小,分为四级:
●第一级:黄浦区,停车设施密度5000-6000泊位/平方公里,其中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500-600泊位/平方公里;
●第二级:南市区(未合并前)、静安区、虹口区,停车设施密度3000-4000泊位/平方公里,其中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300-400泊位/平方公里;
●第三级:卢湾区、徐汇区、普陀区、闸北区,停车设施密度2000-3000泊位/平方公里,其中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300-450泊位/平方公里;
●第四级:长宁区、杨浦区,停车设施密度1000泊位/平方公里以下,其中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150泊位/平方公里以下。
专家认为,上海的地下车库“扩容”建设,在区位上应主要结合城市绿化建设、结合地下街建设、配合地铁施工建设、利用公园以及学校操场、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来开发。建设规模以300泊位/座左右为宜,同时对于停车设施需求量较大的浦东陆家嘴等区域,在地下车库建设过程中,应将各独立建设的地下车库通过地下道路连接成为地下车库群,以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发挥各地下车库的最大效率和区域地下车库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