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停车问题目前已打成了一个结,伴随市民“购车热”兴起,此结可能越打越紧。如何尽快解开“停车结”,正引起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据悉,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制订停车系统“十五”规划方案。
即将出手的第一招是分区域治理。“十五”期间,内环线内停车设施将实行“适度供给”政策,其中对浦西CBD地区(中心商务区)实施“低供给”策略,限制小汽车驶入。对于内、外环线之间区域以及浦东新区,采取“供需平衡”策略,基本保证每辆车拥有一个以上停车泊位。管理人士强调,在浦西CBD地区,对公共停车场库可满足需求的300米服务半径范围内,不再允许路边停车。对路边停车泊位实行严格限制,预计到2005年,内环线内路边停车泊位控制在5000个。
第二招是以住宅配建停车泊位为主,以公用停车场库与路边泊位为辅。提高新建住宅的车库配建标准,要求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0.3个停车泊位,相当于每3户人家拥有一个车位。
第三招是撬动强有力的“经济杠杆”,逼迫占路停车流向公共停车场库。上海有关部门正酝酿出台新的停车收费办法。正规停车场库的收费将比现有收费标准降低50%至80%;而马路停车收费标准将提高100%至120%。在CBD区域,将实行停车超时累进计时制,分区域、限时间、高差额地控制中心城区的路边停车现象,让那些路边停车者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第四招是大力倡导“停放——换乘”的交通观念。将选择市中心城外围地区的大型换乘枢纽,建设规模较大、收费低廉的停车场,吸引“开车一族”来此停车,再换乘便捷的轨道交通进入市区,有效地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与停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