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停的时间是走的时间的十倍左右。专家认为,城市停车已经成了一种城市矛盾,越来越尖锐。停车场的建设没有和国家发展轿车同步进行甚至滞后于机动车的增长。北京的汽车增长速度很快,但总量也不过一百多万辆。相对于其他大城市来说差的还很远。1993年,巴黎已有机动车四百多万辆,多数为小轿车。东京、纽约等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也都以百万计。
国外停车业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路边停车阶段。车多了,没有停车场,索性停在路边。
2.停车楼阶段。五六十年代,在城市改建的同时,选择街道旁边修建了一批地面停车场(楼)。一般是四五层楼。车辆从停车场出来后,可直接进入路网,非常方便。但停车楼也有缺点,首先是停车面积大了,影响城市的绿化面积。其次花花绿绿的车辆停成一片,破坏城市景观。再次,随着车辆的增加,城市内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土地使用价格逐年升高,停车场的位置难以选择。在这个背景下,开始发展到地下停车。
3.地下停车。地下停车是国外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的模式。巴黎在地下建造了大规模的停车场,超过50%的机动车停到地下停车场。巴黎的卫星城德芳斯将城市规划在一个数百公顷的大平台上,平台下面全是地下车库。所有的车辆都在卫星城外面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卫星城内没有机动车。地面上的交通步行化,解决了交通与停车的矛盾。
目前北京市的机动车停放路侧停车、路外停车和地下停车三种形式并存。一般说来,开发商是以建筑价格、投资多少去衡量地下停车场该收多少钱。地下停车场是3500元/m2,而地上只有1000元/m2,每个车位平均需要25
m2面积。经过计算可得出车位的建设成本。因此有人说路侧停车投资少是无本万利。其实,政府规划街道、铺设市政管线、铺装道路、绿化隔离带、安装照明等市政设施,都是需要资金的支持。如果按照功能定价,地面停车简单、方便、快捷,当然要贵一些。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停车场是根据高峰时间、车流多少确定停车的价格,达到调节路侧停车位需求的目的。
专家建议,应积极利用地下空间。我国的城市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三十年前的状态类似,一方面需要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受到旧城市的限制和制约。老城区比发达国家的老城区更加旧,与现代城市的差距大。北京等城市的停车业发展趋势应为地下停车场,也不排除建一些广场的停车。大力提倡利用地下空间,解决停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