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的公共安全行业来说,北京申奥成功为其勾画出了一个清晰的二○○八安防“蛋糕”的轮廓。从现在到二○○八年的七年间,北京公共安全市场欲分得其中的百分之五,即切下“奥运蛋糕”五百亿元人民币。
网络安全、门禁对讲、消防、防盗、报警……看似专业的字眼,却与一千多万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当北京大规模地开始进行奥运基础设施建设之时,北京众多从事公共安全行业的商家纷纷将目光瞄准了这个一千八百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
事实上这个市场的孵化力将远大于此。奥运会基础设施直接、间接投资总量可达两千八百亿元人民币,加之由此而带动的其他行业,“奥运蛋糕”可达到上万亿元人民币。
“九一一”事件似乎为这一说法提供了一个间接的论据。在那场噩梦之后,全球范围内的逃生、监控、救援、救灾、机检、防爆等产品的销售炙手可热。
其实,在“奥运争夺战”尚未决出胜负之前,北京的公共安全市场就已显现出巨大潜力。
北京四星级以上的商务楼,如金融街、理工大厦等,以及东三环一带的涉外写字楼,几乎已全部实现“智能化”,这意味着整栋楼将二十四小时处于“电子警察”的严密监视和防范之下。
基于“宽带”基础上的“智能化”小区成为市民买房所看重的新亮点。据说“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可占到房屋总造价的百分之十五。停车场自动化、物业管理费自动收取、自动照明等一系列现代化服务使居民们在体验“电子警察”所带来的安全感的同时,更享受到了数字化生活中“电子保姆”的高品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