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车位短缺的情况下,拥有占地小优势的立体车库并未发挥最大作用。一些立体车库与地面车库并存的停车场,很多司机宁可等地面停车位,也不愿使用立体车库。习惯在地面停车的司机,对立体车库的进出不便显然自己的看法。
据了解,一些厂家为减少成本,设计的载车板(即车位)宽度小于正常标准,一个车位底座,满当当只能停辆车,人根本就没地儿站。车是停好了,可留出的窄小过道,让人不得不贴着车身出来,许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而这样的宽度对于新手来说,更是个考验,这不像地面,车停得歪点、偏点都没关系,停不到位,就有危险。
按照立体车库的设计规定,车库最难取车的车位,一次取车时间不得超过两分钟,但由于考虑存车优先设计原则,实际上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有些司机抱怨,买东西才5分钟,可停车就得花10分钟。所以,我们经常能见到只停满地面一层的立体车库,上面的二三层只有星星点点的几辆车,立体车库成了地面停车场,利用空间优势没有显示出来。
为加强立体车库的管理,车库应当设有专人管理。但实际上,名为专人专管,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人员。曾有一辆车从立体车库四层往下降时,突然卡在二三层之间,链条不动了,上不去、下不来,司机着急,操作人员也不知所措,急忙打电话给厂家才最后解决。
立体车库的很多管理人员,不懂设备维修,不注意日常维护,连车库出现的一些小毛病都解决不了。更有一些车库长期不使用,电气、链条、传输设备等都存在着安全隐患,用的时候不调试、不检查,这样最容易出事故。
目前,北京的立体车库共92处1万多个车位,其中绝大部分都在小区、单位院内,而繁华地段的公共性收费车库数量寥寥无几,经济杠杆的作用在这里显现出来,收费高成为阻碍其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
在土地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立体车库是必然出路,但要良性发展,就要及时解决现存问题。立体车库目前还处于最原始的使用阶段,它的设计水平、经济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