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迎来了中国金卡工程建设的第十个春秋。经过产业与用户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金卡工程配套产业在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以及产业规模方面不断提高,产品成系列化发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我国IC卡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新亮点和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当今我国已成为国际智能卡产业与应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好评。
近两年来,中国的IC卡年发卡量均超亿张,年增长率达到30%-40%,已经成为世界IC卡应用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赛迪顾问提供的统计数据,2002年我国IC卡总发卡量约为4.28亿张,比2001年增长了33.8%。其中公用电话卡2.18亿张,占发行总量的50.9%,SIM卡590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3.8%,公交卡60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4%,社保卡229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5.4%,银行卡101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2.4%,其他卡1.12亿张,占发行总量的26.1%。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系统工程是“数字北京”的重要内容,并已纳入到北京奥运工程。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系统工程现已建立了完善、先进的一卡通系统结算、管理平台和客户服务平台,正逐步开展在公交、巴士、地铁、城铁、出租、高速路、游船、停车场的IC卡收费应用以及远期的市政领域IC卡收费应用。市政交通一卡通系统目标发卡800万张,预计2003年完成投资2亿元,发卡200万张。
上海是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1999年,上海把银行IC卡、公共交通卡、社会保障卡列为上海市实事工程。1999年银行IC卡首先在上海试点成功,目前已在全国推广。1999年12月27日投入试运行的上海市交通“一卡通”系统工程,已开通了地铁、轻轨、公交、出租车、轮渡、高速公路、货运出租车、停车场、旅游集散、汽车租赁、水、煤气收费、办公楼门禁系统、商业积分系统、智能化小区管理系统等。上海“公共交通卡”已发行了700多万张,建立充值网点1527个,中央清算系统日最高交易次数已达1000万次。截止2003年6月底,上海社保卡发放830万多张,,实现了21项应用功能,建立2675个各类应用服务网点,用卡总数累计达2亿多人次。
天津市IC卡已在组织机构代码、工商行政管理、驾驶员管理、机动车管理、居民用电、通信和公交等方面展开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已形成年产磁条卡3亿片、IC卡2亿片(包括电话IC卡)、IC卡电度表、IC卡煤气表百万台、读写机具万余套的生产规模和一批成熟的IC卡应用系统,有力地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大连市是国家金卡工程12个试点城市之一。为加速实施“信息化战略”,大连市政府启动了“城市一卡通”项目,目的是在公交车、出租车收费、公用事业缴费、公共娱乐场所收费管理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等日常消费领域逐步实现城市一卡通。该项目起点高、规模大,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双界面CPU
IC卡技术。“城市一卡通”系统工程的第一期工程--公交一卡通系统,是1999年确定的大连市政府为市民办的19件实事之一,已于2001年7月建成并试运行。目前,全市27条大公交线路、2条旅游线路和22条小公汽线路已全部用上了IC卡,大连快速轨道交通车和部分出租车也已使用了公交一卡通。现全市发卡量已近80万张,日消费量近60万笔。预计2003年年底以前,公交一卡通的应用将覆盖市内公交、小公共、出租车和快速轨道交通车四大系统。
IC卡在青岛市公交领域已得到普及应用;在公路集约化管理、停车场“咪表”收费等领域的应用即将实现。2003年,青岛市交通局已决定投入1亿元,在现有的公交IC卡信息平台上,用3年时间建设全国一流的通信息管理中心。青岛市政府将围绕数字奥运抓好城市“一卡通”工程建设。全面推广电子货币,扩大智能IC卡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实施金融一卡通、城市交通一卡通、服务收费一卡通、社会保障一卡通等。
厦门市“一卡通”工程于1998年4月全面铺开,各家发卡商业银行和邮政储汇局的银行卡都被作为“一卡通”的载体,水、电、煤气、住宅电话、移
动电话等收费纳入“缴费一卡通”。将于2003年下半年问世的“IC卡小额现金支付一卡通”将在厦门市区所有公交车(包括同安公交、海沧公交)、的士、中巴、轮渡上通用,它将给厦门市民的出行与消费提供更大便利。
目前,智能卡产品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电信、公安、金融、社保、交通、商业流通等各个行业领域,同时,由于非电信卡在银行、身份证、社保、交通等领域应用的逐步启动,为中国IC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并带动了与之配套的读写卡设备与机具市场的发展,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庞大的智能卡应用的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