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车网 中国停车业信息中心
Parking Industry in China
首页 会员 新闻 产品 名录 招标 期刊 法规 展览 分类 地区
  当前位置:新闻 - 停车数据 - 正文
台湾停车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2003-7-21

  台湾机械停车设备业务主要来源有二,一项是建设业的大楼附设停车场,另一项是政府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前者建筑相关产业景气已历经10来年的低迷,至今仍未明显复苏;后者又在一夕之间政策逆转,使公共建设业务荣景化为泡影,停车设备市场因而受到了极大的压缩。然而不论在大都会或小市镇,停车位不足仍旧是普遍的现象。就停车设备来说,其潜在的需求仍在,只是旧有的业务管道萎缩了,新的替代通路却还没有建立起来。

  一、设备发展沿革

  台湾机械停车设备的产品概念与技术主要来自日本,台湾主要的停车设备厂商都是和日商技术合作。德国的品牌间或在台湾出现,都因为价位太高、互动较差而难以推展。兹将机械停车设备概略分成三大类型来加以说明,其中若干以年代来划分演化阶段者,并非绝对精确,仅供参考。

  1.双层式停车设备

  此类机型由于配置弹性大、施工容易、车位单价最低,其占机械停车位总数的比率最高。

  1970年左右双层式停车设备开始引进台湾,揭开了停车设备发展的序幕。由于构造较为简单,容易仿制改造,投入的厂商逐渐增加。

  1980年以后,自行开发的本土机型也纷纷出现。机型的发展从简易升降到升降横移,从双层到三层,越趋多样化。制造厂商越来越多,品质良莠不齐。

  到了90年代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各家厂商纷纷在改善功能与降低成本上下功夫,以求争取生存空间,然而仍有许多产品在紧缩的市场中消失无踪。

  2.地下全自动停车设备

  地下全自动停车设备由于车辆不须驶入地下空间,在相同的基地上可比双层式停车设备配置更多的停车位。此类型的停车系统也可设置在地面上,但在台湾并未见到,主要是台湾城市地狭人稠,地上空间还有其他用途。

  在1980年代慢慢有建筑物开始采用,1984年出现了本土厂商自行研发的箱型水平循环式停车设备。

  到了1988年再由日本引进圆形水平循环式,数年间获众多业主所采用,地方政府也推出了数座大型地下圆形水平循环式公共停车场。

  进入90年代,这类机型逐渐发展出性能更好的电梯滑动式或仓储式等地下全自动停车设备,圆形水平循环式几乎不再被采用。一般而言,此类设备的技术大致都已本土化,在市场竞争之下,车位单价也节节下降。

  3.停车塔

  停车塔代表技术层次和工程难度均较高的产品,必须整合机械、电控、钢结构、电脑及营建等相关技术才能成事。台湾主要的生产厂商也只有5、6家,原始技术都来自日本。

  早在1981年,日商即在台兴建完成第一座垂直循环式停车塔,落于来来饭店的建筑体之中。

  1988年,日商IHI承建完成台北市政府八德路的4座垂直循环式停车塔供公共使用,停车塔才引起较广泛的注意。同年IHI正式与台商合资在台成立安磊公司,开始全面推广垂直循环式停车塔。

  1992年协固公司与日商NC合作,在台北县板桥市完成首座电梯式停车塔,从此垂直循环式停车塔逐渐为电梯式所取代。

  此后电梯滑动式停车塔接着出现,而停车塔也广泛为民间及政府所采用。至90年代后期,原自日本引进的停车塔技术,在某些厂商的努力之下,已予以本土化,发展出自制进口替代的产品以降低成本。

  二、市场发展概况

  以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台湾机械停车设备市场的发展,可将其演变概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由于台湾机械停车设备历年的产销量始终未曾有效地加以统计,因此周期中各阶段间的界线并不十分明确,如此的分期比较方便形成思考检讨的架构。

  1.导入期

  机械停车设备在台湾的导入期很长,从1970年代到1986年左右,约有15年以上的时间。当时的厂商要花很多时间、心力去教育建设业主、使用车主、社会大众甚至政府官员。1971年全台只有8万1千辆小汽车,到1981年,小汽车数量虽有相当幅度的成长,但总数也只有71万7千辆。城市的停车压力尚未形成,政府的法规宽、执法松,民众习惯将汽车停在街道边、巷弄里。许多建设公司购置汽车升降机或双层式停车设备,只是为了应付竣工检查,在取得使用执照后就将设备拆掉,擅自改变地下室等原停车场的用途。

  2.成长期

  1986年,全台小客车突破100万辆,达到104万7千辆,小汽车总数上升至137万9千辆,到1991年小汽车总数超越300万辆,至1993年更达到378万7千辆。民众慢慢发现停车位越来越不好找,政府也逐渐感受到违规停车的情况越来越多,对都市交通、公共安全与生活品质都有负面的影响。停车的问题意识逐渐形成,从而引起舆论的注意,带动执法的调整,并促使部分民众在购屋的时候开始要求附设个人停车位。

  在这段期间中,又逢建设业景气大好,到处都在抢建大楼,双层式停车设备的需求迅速成长,地下全自动停车设备及停车塔也相继上市,参与产销的厂商日渐增加。政府为凸显并解决停车问题,于1991年7月完成颁布《停车场法》,做为突破既有法条限制、鼓励增设停车空间的法源。

  1992年4月立体停车场协会顺势成立,当时厂商会员有121家,93年增加以空前的253家。

  3.成熟期

  以后数年建设业的前景由于余屋渐多而无以为继,景气趋缓走低。然而由于小汽车数量仍继续成长,至2000年冲到536万9千辆,但是全台路外停车位只有142万5千辆,停车问题其实是越来越严重。这段期间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停车场,也鼓励民间投资,法人机构新盖大楼时也广设停车场,这些都成为业界重要的业务来源。

  在1994、95年间,依据“利用空地申请设置临时路外停车场要点”,台北市燃起了民间投资兴建立体停车场的热潮,数年间计完成48座停车场投入营运。台北市许多新建大楼也应用“建筑物增设室内停车空间鼓励要点”来增设停车位,机械停车设备成为重要的选择。交通部则提出“公共停车场五年投资计划”,从1995年至1999年计编列254亿元预算,补助地方政府兴建停车场,其中属于机械式停车场的案子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毕竟由于景气逐渐下滑,产业规模有限,厂家太多,且众家产品技术的发展已趋成熟,争逐订单战况日渐惨烈。在有人启动了价格破坏的手段之后,停车设备的价位便跌跌不休,厂商营运愈见困难。许多专营双层式停车设备的厂商在此其间纷纷退出市场,协会的厂商会员也从1993年的253家大幅掉落,到1999年只剩73家。有些厂商不再营业,有些则紧缩规模靠保养设备为主。

  4.衰退期

  2000年是台湾机械停车设备发展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年,这一年正逢新旧政府更替。原本交通部在旧“公共停车场五年投资计划”实施届满之后,接着提出一个新五年“辅助省市兴建示范停车场计划”,预定自1999年7月起5年内增建10万个停车位。但是新政府上台后,断然取消了此项计划,并且宣布此后交通部不再补助地方政府兴建公共停车场,地方若有兴建需要应自筹资金。由于地方政府都在叫穷,这个政策的转变,无疑地是为曾盛极一时的政府公共停车场承揽业务划下句号,许多厂商因此而受到重创,苦不堪言。

  停车设备产业的恶梦还不仅于此,由于核四事件所引发的一连串政经动荡,使原已低迷的景气更是雪上加霜,相关业主更加不敢投资,民间的停车设备业务机会遂空前凋零。短短两年又有许多厂商随风而逝,协会的厂商会员到2002年6月只剩不到50家,其中纯粹专营停车设备厂商已了了无几。

  三、产业未来展望

  台湾机械停车设备市场的衰退,并不是因为停车位的供给已经饱和,而是由于一向用来投资兴建停车场的管道几乎已被非市场因素所阻塞。主要的问题在于民间建设业的萎缩和政府公共停车场兴建的停摆。目前虽仍有建设公司推案,偶而也会有法人机构兴建办公大楼等附设机械式停车场,但整体而言所释出的业务机会很小。

  台湾小汽车的成长幅度,到1999年以后虽然趋缓,仍然还是有所增长,2002年第一季末比1998年底又多出34万5千辆,达到554万8千辆,而同一期间全台小型车路外停车位只增加5万4千个。至2002年4月30日,全台小汽车路外停车位不足439万8千个,若再加上15%的公共停车需求,缺少的车位数更高达466万6千个。如果要将这些车位补满,结合各项相关工程,可以创造2兆以上的产值。这是台湾机械停车设备的潜在市场,也是设备产业未来的希望所系。只是要如何才能启动停车设备的第2个生命周期,在短期间内实在难以衡量。

 


版权所有©:山东三鼎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广告联系 - 会员注册 -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