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到今年初,关于车位的租售问题成为房地产界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买还是租,这是摆在房地产交易双方面前的同一个难题:车位够不够,买下后能否转让?若出租,多少价格合适,几年后能收回成本?
需要车位的话租一个就好。
最近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房地产研究所进行的关于车位的网上调查十分有意思。从题目的设置和调查结果的统计可以看出车位面临的尴尬境地。人们设想的最理想情形是,一个住宅小区或者写字楼,其所有业主的车都有自己的“居所”,临时进出停靠的车也能找到歇息的“驿站”。
毫无疑问,车位在急速膨胀的家用轿车数量面前显得捉襟见肘。按照目前每两户拥有1个车位的规定,新建的住宅小区基本上都能达到这个要求;而旧住宅小区先期规划时没有预留足够的车位,如果再将车位以产权转让的方式固定在某个业主或者单位名下,则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抛开车位的产权问题,它依然是当前开发商和业主的“心结”。单从提高停车位的周转和使用率上看,租车位远比买车位要简单方便,而且更符合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尤其是在可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
考验人们的还有一个更加实际的问题,那就是车位的成本和收益。大型停车场或者立体停车场,不但造价不菲而且管理费高,这也是开发商不愿多建停车场的苦衷。在这个网上调查中,有不少人赞同买主在买车位的同时应缴清地价,像买房子一样;而临时停车位等不转让产权的车位可不交地价。相信这在解决车位成本问题上是一个绝佳的构想,不过这个构想是建立在固定车位和临时车位足够充裕的前提下的。
退一万步讲,即使可以自由买卖与转让,车位的计价方式和价格体系尚不完善,额外多出的一笔购房费用无疑将增添购房者的负担。往好的方向设想,假设买卖不存在任何产权和估价的问题,如果原先的业主要连车位一同转让他的房子而新业主不愿买车位,怎么办?
租车位就没有这么多担忧。在人口流动性大的深圳,搬家是常有的事。短期居住的有车人士可办车位月卡、季度卡,长住的可申请年卡。一旦想挪窝,开着车立马就可以带上行囊走人,而不必为车位寻找下一个买家而牵肠挂肚。
但也有人士认为,由于土地的稀缺性,随着人均汽车拥有量的增加,车位势必紧张,因此投资前景看好,买车位应该趁早!
物以稀为贵,车位的走俏缘于数量的短缺。深圳的很多旧住宅区,如莲花北村、莲花二村,每天因无位泊车而在路边停放的车竟有数百辆。据悉,在深圳,一般按照住宅小区的建筑面积、住宅套数等,对车位数量作出不同等级的规定,但房产开发商通常会按最低标准去规划车位数量。近两年,深圳新建的生活小区一般是每2户家庭共用一个车位,或者是4户人家仅有一个车位,与国外发达城市居住小区1:1的车位配备差距甚远。车位不仅成为房地产特别是高档住宅销售的重要指标,更是拉动楼房销售的重要砝码,车位的紧缺竟也成为二手楼买卖的一大障碍。
一项关于车位的调查资料表明,54%的业主对车位的价格看涨,他们对车位行情的判断可能是基于对土地价格的判断产生,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虽然认识到车位价格会涨,但选择不买车位的人其实多数是限于经济条件的约束。
在高档商务住宅区,车位的租金已经今非昔比,而且,带车位的住房在转手或出租时也将更具优势。因此,投资保值是人们购买车位的主要目的之一。有人可能会说,买了车位每月还要再交管理费,是不是太不值了?这里我们算笔账:按照购地下车位8万元/个,100元/月管理费,租用地下车位400元/月,租用地面车位150元/月标准计算:同样是地下车位,每月买比租要少花300元,一年差额为3600元,不考虑利息因素,在22年左右的时间,买车位和租车位的费用可以达到平衡,而住宅使用年限至少为70年,如此看来还是合算的。特别是在车位紧张的小区,无论是投资还是自用,地下车位都更值得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