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个面积小、人口密的城市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新加坡目前已基本解决了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实现了城市交通快捷、便利与舒适的目标。新加坡之所以交通顺畅,全国约80万辆汽车(其中约50万辆为小汽车)在城市有序分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陆路交通立体网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私人购车大幅飙升,新加坡也曾经历交通拥堵的困惑。为此,新加坡果断地采取了抑制私人交通,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明智之举。新加坡政府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便不断加大发展公共交通的力度,制定和完善城市交通总体规划,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城市陆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交通指挥和通讯系统。目前,新加坡全国公路干线长度已超过3000公里,其中以泛岛高速、中央高速和淡滨尼高速为主的9条高速公路的总长已达140多公里。新加坡已经构筑起一个犹如蜘蛛网般的高度发达的立体陆路交通网络,以地铁和轻轨为主线,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辅助,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二、服务规范,管理严格。新加坡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与站点的设置颇为考究,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地铁线路与公交车相连,可以提供从各个组屋住宅区(政府出资兴建的大型高层居民住宅楼群)到市区、商业中心及各个旅游景点的快捷交通服务。每一个地铁站同时也是多条公交车线路的转换站,而且这些站点通常都建有人行通道与附近的组屋住宅区相连,搭有可防日晒雨淋的顶棚。此外,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搭乘公交汽车,政府特意在地铁站附近建有大型购物商场、电影院、小吃中心和夜市摊位等,颇受人们欢迎。在高峰期及规定的时段内,公交车辆享有专用通道。为便于跟踪调度,新加坡的大多数公交车都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新加坡还对停车作了严格规定。城市内外的大街小巷都标有双黄线等,严禁车辆随意停靠。在市区,政府还规定大饭店都必须修建一定规模的地下停车场,不少地方也都按规定修建了高楼式的多层停车场。
三、独创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及拥车证制度,有效控制市区车流量及车辆总体数量。新加坡于1998年9月开始实行世界第一个市区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以取代自1975年开始使用的区域通行券系统或人工收费系统(ALS)及90年代初在三条主要高速公路上使用的道路收费系统。为限制汽车数量的增长,新加坡实行车辆定额分配制。按照这一规定,个人在购买新车时,必须首先向政府提出申请,投标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10年期满后,驾车者无论是继续用车还是另购新车,都必须支付另外一笔费用。拥车证的数量由政府控制且价格视市场需求而上下浮动。目前一个拥车证的价格约为3万新元(约合1.68万美元)。
在新加坡,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高速公路上,人们很难听到鸣笛声,也很难看到繁忙的交通警察的身影,但这里的交通秩序井然,交通拥堵现象比较少见。这无疑是新加坡政府采取上述有效措施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