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停车规划正式出台,除了在老八区“挖”出4.5万个公共车位外,还将原有的车位配建指标提高了一倍。
4.5万个车位能满足长期要求。有关负责人表示,届时只要车在路上开得动,就能保证有位停。由于城市车辆数受到市场价格、城市道路、停车面积的共同制约,预计每2-3户人家才会拥有一辆小汽车,而在公交便利的中心区,拥有量还要低,所以,规划的公共停车位应能满足未来长期的停车要求。
针对停车最难的老八区,规划部门仔细斟酌每寸土地,终于“挖”出213个可行的永久性公共停车场选点,估算可提供3.7万个车位,其中107个停车场力争在2010年前投入使用。新车场将采用多样的停车模式,包括地下车库、停车楼、机械立体式停车库和地面停车场等。
8000个路边泊位解燃眉之急。由于永久停车场涉及拆迁、建设问题,单位成本往往高达20-30万元,广州市为了尽快缓解停车难,还打算把部分道路充分利用起来,借助“路边停车”的办法,梳理出80个空闲路段的8000
个泊位。其实,路边停车在广州早已出现,但由于多是区属、甚至是私人划出的停车点,违章停车、车管纠纷屡有发生。目前,广州市已明确规定由交委负责停车行业管理,在建委、交委、交警的共同评定下,已在不少非繁忙路段,收编、新设了约3000个“咪表”停车位。由于路边停车成本较低、管理简单,预计8000个泊位将很快一一兑现。
除了公共停车位,广州市还从提高配建标准着手,进一步解决商住户的后顾之忧。
一般而言,停车场被分为两类——公共停车场和配建自用停车场。由于市民驾车绝大多数是往返于工作地点和住所,配建停车场实际上承担了85%的小汽车停放任务。广州市建设部门和公安部门1988年的配建停车场标准是3-5户1个泊位,这不能满足广州的实际需要。
针对这种情况,广州市对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标准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改进了1988年标准“一刀切”的做法,采用综合指数考虑:首先将广州市按照人口和建筑密度,分成密度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停车场配建标准由低到高,其中内环路以内的老城区,多数属于密度一区,由于公交便利、路窄地少,要求的停车场配建标准也较低;其次,按照建筑物的特点,如户型、功能,再确定详细的标准,一般来说,小户型的指标要低于大户型,而别墅型的指标最高,需达到每户1-2个泊位的要求。新标准的平均指标达到2-3户1个泊位,比1988年标准提高了近一倍。
图:广州市路边停车点规划分布图。图中红线所示为路边停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