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和各地汽车保有量增长两方面的压力之下,不仅是北京,我国的各主要城市,例如上海、杭州、西安、海口等,都开始对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予以高度关注,关于停车方面的规划,有的正在酝酿之中,有的已经开始实行。
从目前各城市的停车规划来看,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之一是要求新建的建筑物必须配建停车场,并对配建停车场清理整顿;另一个是力图通过经济调节杠杆来减缓城市中心区的停车压力。
在各城市的停车战略和规划中,都对配建标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予以处罚,手段主要有对未配建停车场的建筑不予审批,或者对开发商或经营者进行罚款。但专家指出,这两个手段是否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有待研究,尤其是罚款一项,由于罚款的额度普遍不高——例如上海,对配建停车场不符合规定的设施要求的,责令经营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如此,约束力度也就可能要打折扣。
众多的城市停车规划都可以用“宏伟”来形容,“5年内扩容到现在的5倍”,“年内新增停车位过万”等字眼不难看见。但到底实现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缺少土地是目前停车管理人士说得最多的话题,这也是落实停车场规划方案中最大难点。目前的情况是,停车场建设用地政策套用的是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而实际上停车场大大不同于房地产行业,投资建设停车设施,投资回报周期相当长,通常要几十年才能实现盈利。
也有一些城市在此方面做努力,日前沈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在计划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时便提出,如果地下空间是用来建设停车场的,将能得到优先审批。而在北京,当去申请征地建设停车场时,却会冒出园林局、规划局、市政管委、房管局,甚至街道办来,他们会说这儿是绿地,你不能随便建停车场。
这种管理体制不顺,事权职责交叉的现象在各个城市都存在。停车管理涉及规划、建设、交通、公安等部门,管理事权既交叉重叠,又分割脱节。我国各个城市都没有一家主管部门对城市静态交通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分散、内容交叉的停车管理法规是管理上的职责交叉根本原因。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不解决,停车规划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要根本改变这一状况,最好的办法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的停车法规,而且这一法规应该由一个主导部门来监督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