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排堵保畅举措之一,上海市四路段试行咪表收费已有近1个月的时间。然而,咪表在上海街头有点叫好不叫座,实行人工收费的泊位车满为患,而“咪表”前却门可罗雀。
几位司机和咪表管理人员都表示,价格偏高缺乏弹性是主要原因。咪表每天上午7时30分至晚上7时30分之间的收费标准为每小时15元且1小时起付,超时每30分钟10元。而人工收费的停车场不仅价格有高有低,有的还以半小时为计算单位,即使超过了几分钟,司机说几句好话也能让收费人员“高抬贵手”,这种弹性管理方式一般更容易让人接受。因此,即使是在咪表和人工收费标准相同的五原路上,也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
早在七八年前,我国就引进了咪表,然而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都经历了一段或长或短的“冷冻期”,上海也不例外。如何应对这一尴尬局面?一位城市交通规划专家给深圳开的“药方”或许可以借鉴:建立健全“咪表”停车管理条例等相应的法律法规;繁华路段慎重设置;提升技术;设置不同价格的时间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