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车网 中国停车业信息中心
Parking Industry in China
  ENGLISH | 会员中心 | 资讯 | 专题 | 产品 | 名录 | 法规标准资料 | 期刊 | 招标采购 | 展览会议 |《城市停车》| 停车场指南
资讯中心   停车政策  停车规划  道路停车  路外停车  项目动态  国外停车  停车数据  停车技术

当前位置:路外停车 - 新闻正文


专家建议:解决停车难更应该注重盘活存量

2006-8-4


  专家指出,城市停车场的建设应本着“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尽可能提高每个停车泊位的周转率;同时加强规划,加快郊区和地下停车场的建设。

  地下车库互相连通

  同济大学地下空间中心首席顾问侯学渊教授介绍,日本一些大城市的地下通道,不仅联接地下车库,还联接地下铁路、地下街,的确解决了不少问题。他们曾对陆家嘴地区的地下空间规划做过考察和论证,但要真正动工建设地下通道恐怕还要假以时日。

  车库利用巧打时间差

  同济联合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常务副所长柳昆举例说,如果一个商业区和一个住宅区毗邻,前者车库白天满、晚上空,后者刚好相反,如果两者之间能够实现空间共享、时间整合,就能把车库使用率提高一倍。

  “P+R”模式可以借鉴

  解决市中心停车难,一个办法是增加停车位,第二个办法则是减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总数。国际上较先进的“P+R”模式,即停车换乘系统,就是第二个办法——私家车不进市中心,车主将车停在市郊,改乘轨道交通或公共交通进入市中心。

  侯学渊教授在美国波士顿考察时,发现这里的“P+R”模式已经非常完善,当地政府甚至拆除了市中心原有的高架道路,因为用不了那么多道路面积了。而在上海,要实现这一模式,起码还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首先是完善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到2010年上海将建成400公里轨道交通线,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其次是在换乘枢纽大规模建设停车场;最后一项是人的因素,人们应该逐渐改变出行习惯。”侯学渊教授总结道。

  停车要做“地下文章”

  专家提出,车辆停放的“最终归宿”应该在地下。柳昆介绍,城市停车一般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地”,以地面停车、道路边停车为主;第二阶段是“上天”,如建设停车楼、多层车库,寻求立体停车;第三阶段是“入地”,建设地下车库。

  在上海,早期的绿地下少有地下车库,而新建绿地则越来越多地考虑到车库等地下设施,太平桥绿地、延中绿地下就有车库;新的区域规划中也越来越多包括了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新江湾城就请了同济联合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地下空间,地下车库是其中重要一环。

 


版权所有©:山东三鼎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