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住在城区边缘地带,开私家车到最近的地铁站、公交枢纽换乘进入市区,这种被称为“P+R模式”的出行方式在国外大都市很常见。今年上海将建设4个“P+R模式”停车场,并逐渐推广这种出行方式。记者近日实地采访发现,由于车位少、配套不完善,一些市民对“P+R模式”仍有疑虑。
家住闵行区未名园的黄先生驾车到最近的地铁站只要10分钟,每天他都用“P+R模式”上下班,可外环路地铁站过少的停车位让他非常头痛。“这里停车完全免费,比在徐家汇每小时10元的停车费能省不少,但车位太少,每天都要早点来抢车位。”记者在外环路地铁站看到,除某公司专用停车位,供“散户”停车的免费车位只有8个。黄先生告诉记者,如果车位被占,他只能沿着沪闵路把车开到南方商城停车,然后从莲花路站坐地铁。“早上沪闵路非常堵,有时一公里路要开20多分钟,这样一折腾,每个月我都有一两次迟到。”
附近的虹梅停车场有200多个车位,可据工作人员介绍,有时早上8点30分不到就已停满。在虹梅路停车场外两米多宽的人行道上,横七竖八停着四五辆车,过往行人通行只能侧身。“这些车都是早上没占到车位,车主随便一停就跑去坐地铁上班的。”停车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由于缺少车位,一些车主不得不转向社会停车场寻求车位,开销反而更大。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人民广场附近的停车库一小时收费至少10元,二号线淞虹路站附近停两小时只需10元,加上来回8元的轨道费用,怎么算都划算。但在淮海路上班的王先生给记者算了另外一笔账:若两人出行,来回就是16元轨道费用,且来回路上要花近一小时,车就要多停一小时,一个人就花18元,与在市中心停两小时相差无几:“考虑到交通、时间等因素,这不是有效的节约。”
据了解,今年初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近230万辆,每年还在以14%的速度增长,按国际标准沪上未来停车泊位缺口将达67万个。加之油价上涨,市中心停车费居高不下,如何选择合理的停车点成了有车族关心的事。
不少市民开始在地铁、交通枢纽附近的饭店、医院、大卖场、小区等寻找停车位,然后换乘公交。市民黄先生每天把车停在芳甸路朋友家的小区内,换乘地铁到人民广场上班,不仅每月油费省下400元,原先每月1200元的停车费全免,即使每月补贴朋友300元,一年也能节省1.5万余元。据了解,地铁一号线延长路站附近一家医院的停车场被换乘族挤满,不得不计时收费;地铁2号线延伸段附近的易初莲花天山店300余车位一度全天饱和,其中大多数不是前来购物的车辆。一些卖场甚至酝酿收费或凭卖场购物收据免费泊车。
据有关专家介绍,形成“P+R模式”有两大前题:一是城市拥有完备的公共交通网络;二是需要建造带有公益性质的“P+R”专用停车场,一些白天闲置的卖场车位与小区车位也是“P+R”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上海“P+R模式”尚在起步阶段。同济大学教授杨晓光也表示,上海公交分担率达到60%以上才能说基本进入稳定期,目前上海这一数值约为25%。
一些市民建议,缓解市区停车难,节流之际也可开源:内环的范围较大,停车方案应按具体路段、地段细分来化解交通拥挤现象。一些市民举例表示:浦东招商中心门前、源深体育场等,可利用一段时间提供停车服务,关键是管理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