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记者从南昌市交管局获悉,该局已经就调研情况提出对策,尽力破解城区停车难题。
南昌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1万辆,并以每月平均4000辆的速度不断攀升。而城区的停车设施供应明显滞后于车辆发展的停车要求,建筑物停车配建车位和社会公共停车位的供应总量发展增长速度缓慢,社会停车场挪作他用现象突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之比为2.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辆汽车需1.2-1.5个车位的比例,停车位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严重失衡。
三大因素
南昌市交管局的调研报告显示,停车难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造成。一是由于停车收费价格存在差异,加之车辆停放方便程度不同,八一广场周边、孺子路、中山路三大商业中心路内停车位"僧多粥少",车满为患,违章停车屡禁不止,沃尔玛等大型商业建筑配建的停车位却空闲过多。在黄金地段长时间停放的车辆没有靠费率调节的手段,导致南昌市许多地区路内停车位被无节制使用。
停车场少也是停车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南昌市多数路外公共停车场经营状况不理想,尽管勉强收支平衡,却难以按照市场规律获取可靠的投资回报,少数停车场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从而不得不转而依靠经营其他商业项目取得投资回报,极大地影响了民间投资建设、经营停车场的积极性。同时,部分商业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布局不合理,或深藏区域内部,或直接将出入口设置在主干道上,与道路的衔接缺乏科学指导,从而造成出入交通不便,降低了使用率。
此外,目前全市大部分停车泊位仍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收费手段,缺乏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体系。2001年,南昌市政府虽然在苏圃路、叠山路、象山北路等三条主干道启用百余个路内停车咪表,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而只能无疾而终。
五大对策
如何破解停车难?南昌市交管局已经就调研情况提出对策:
一、根据南昌市老城区、开发区、城镇等不同地区的功能、停车设施供应和交通发展差别,建立管制停车、协调停车、引导停车和宽松停车区域。通过车位总量控制、停车费率、管制策略的政策体现差别。
二、区别对待城市不同区域的公共停车位发展需求。在老城区、城市副中心(如红谷滩新区)、规划的开发区(如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交通拥挤和公共交通发达区,应通过公共车位的适度供应,限制公共车位的长时间停车;各地区的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应适度发展公共车位,体现低水平的停车供需平衡策略;
三、合理规划路内停车泊位,尽量减少主干道停车数量。根据南昌市老城区地理状况,适当在各住宅街道增设晚间公共停车泊位,以便缓解主干道上的停车压力;
四、合理规定停车收费价格机制,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设施、不同时段实行不同的停车费率,如八一大道、火车站周边等交通拥挤区的停车费率应明显高于其他非拥挤区;路内停车收费应高于路外停车收费及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收费。以调节汽车出行需求和道路交通负荷的时空分布。
五、在高停车需求以及停车供需矛盾较大的地区、路段和时间里,采用费率递进的收费办法,通过经济杠杆提高泊位的周转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