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市黄浦区有关部门的消息,为进一步缓解部分路段停车难的问题,黄浦区在全市首试"马路停车"限时开放,周末或晚间一些时段,在新世界城南侧、云南路美食街等路段划出一片临时停车区域,供社会车辆停放。据了解,这一创新举措已得到市交警部门的认可,今年九、十月间有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试点举措:限时开放"马路停车区"
对于市中心一些路段面临的停车难问题,黄浦区交警支队首先选择了三个路段作为限时开放的"停车区",分别是:新世界南侧的南京西路(西藏中路-黄河路)、方浜中路(旧较场路-三牌楼路)、云南南路(延安路-金陵东路)。"这三个路段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由于消费客流集中度高,尤其是在周末,停车难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新世界商圈、方浜中路的豫园商圈以及云南南路美食街等,停车需求都比较旺盛,针对路段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移动的停车标志牌,推出马路限时停车措施。"黄浦区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根据不同路段的特点,"限时停车区"的停车时段也不一样。如在新世界南侧、方浜中路上,主要针对周末时段设置"移动停车区",在平时工作日里则会移走停车标志牌;在周末时段,会在指定区域放置2块停车标志牌,标出停车区域,且有专人值守。在开辟"限时停车区"后,新世界商厦周边道路临时增加了35个道路停车泊位,一定程度缓解了这一地区停车难的问题。
"今后,这一措施将陆续推广到区里的医院、学校等周边路段,另外,经过市交警总队的批准后,还将根据世博会的需求开辟一定的限时停车路段,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便利。"黄浦区交警支队方面介绍。
短期目标:九、十月在医院社区边推广
据悉,上海目前的私车总量在70万辆左右,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有车一族。例如,市区内规定的停车点往往是车满为患,在到达某个商圈后转悠很长时间也找不到一个停车位,而停车费有时也是一笔乱账……这些问题都让不少市民头疼不已。此前,一些市政协委员也针对停车难问题在上海两会上提交专门的提案,献计献策,如"拓展小区旁闲置道路的夜间临时停车位"、"建立居住区内外停车资源共享协调机制"、"机动车进内环线以内,可制定类似伦敦的收费方案,限制内环线以内机动车数量"等。
实际上,在黄浦区实施"马路限时停车"之前,沪上部分区县也针对停车难问题尝试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例如,卢湾区将"错时停车"作为解决停车难的一项机制性工作,一些居民小区白天业主上班后,停车库便空了出来,周边的商务楼、商场却车满为患,"错时停车"可以使停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区有关部门推出的"时段性停车"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区有关部门针对淮海路的周末停车难问题,双休日期间,在淮海路附近的小马路龙门路东侧设立一个临时停车场,划定10余个停车位,设有专人管理。
不过,和其他方案相比,"马路限时停车"的方式显得颇具新意,其停车时段十分灵活,根据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可以是双休日、节假日,也可以在夜间。据了解,在9、10月间,这一措施有望在全市推广,尤其是一些社区、医院等周边的路段上,从而进一步缓解本市停车难的问题。
长远设想:与其他方案结合灵活推出
国内部分城市此前也针对停车难的问题,实施过"限时停车"的措施。以青岛为例,针对闽江路这条颇有特色的美食街,有关部门就实行了限时停车方案,如此,闽江路停车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然而,由于停车点附近居民对此并不满意,认为停靠的车辆带来了一定的噪音,导致这一方案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不得不暂时取消。
此外,从2007年起,西安市也采取了限时停车的措施,在规定的时段内,部分路段可将停车点扩展到人行道上,这一举措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内停车矛盾。西安将一些道路的人行道规划为停车泊位,在人行道上划出临时的泊位线。
对于其他城市实施"限时停车"的经验教训,相关人士认为,今后上海市在推广"马路限时停车"时,应根据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并和其他方案如错位停车、开放单位内部停车位等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停车位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