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临近春节,当各大商家都奔劳于节前折扣、让利、地面活动等营销"硬指标"时,却没太留意消费者停车这个"软指标"。何谓软指标,当你停车麻烦、物业陈旧、标识难找、计费复杂、收费繁琐等诸多不爽的心理因素涌上来时,上述那些硬指标都会不经意地轻盈流逝。在本报记者的走访中,深圳几乎每个商家卖场购物中心都患上或深或浅的"停车困惑症",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整个商业人气和商家盈利。那么,开出药方,让节前硝烟弥漫的购物诱惑有真正的消费底气,也为深圳未来的停车老难题摸索出解决之道,一切看起来势在必行,但也阻碍重重。
节前消费高峰,商家赶考先过停车关
如何停车,成为节前消费高峰到来之际各大商家的首份功课。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停车成为一个系统化的问题。据了解,运力不足是老生常谈,车位在华强北、东门这几个老核心商圈都显得捉襟见肘。家电人士向记者抱怨,像华强北汇聚了苏宁、国美、顺电多个销售额动辄数亿的旗舰店,但由于物业规划因素,多数消费者只能依靠有限的地面停车场,并无地下可以延伸。即使能够顺利停车,你也难免会因为指示不明而浪费了很多找电梯、区域、楼层标识的时间。据记者了解,深圳购物中心有愈盖愈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逛了一天后完全无法记起从哪里上来从哪里回去。与此同时,收费也繁琐起来,车主要进行非会员、银卡会员、金卡会员等不同身份识别,同时有积分高低的辨别,还有享受免费停车的要求细则。到了缴费环节,在出口缴费还是统一收银,还是两者兼可,也让人常常犯错。
华强北商会会长黄建跃告诉记者,在华强北有一个笑话,车主进场停车排了半天队,结果位置没有找到,只好出来。进去时已经很恼火了,没想到出来还是要排队。在他看来,今年深圳春节前夕的消费高峰将比往年人更多一点,与节日的喜庆氛围相反,届时带来的诸多停车问题会尤为凸显,这从最近周末期间深圳各大商场的人气陡增容量放大可以窥见一斑。深圳商家争夺市场蛋糕,要先过停车关。
据记者观察,纵观深圳购物中心的业态模式,同质化现象过于普遍,"一站式"购物消费模式没有太多特色,个性化不足,让消费者陷入"到哪都一样"的思维。记者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也发现,由于目前各购物中心业态的雷同,消费者更多以方便程度作为主要标准选择消费点,停车便是重要标准。
在营销人士宋十三看来,商场本身内在的商业模式没有太多区别,忠诚度的考验显得尤为现实。因停车带来的问题而与人产生矛盾影响心情,是节前消费热潮要极力避免的。
香港道路条件比深圳还差,为何井然有序?
寻求解决之道,显得迫在眉睫。华强北商会会长黄建跃告诉记者,去年他提了一个关于停车场交通问题的人大议案。他觉得,这不是华强北或者福田的问题,而是整个深圳的问题。问题是能够解决的,但要综合整治,从制度上着手,不是一家一家来。
黄建跃认为,深圳在停车问题上可以"学艺"消费之都香港。香港车多路小车位有限,很多条件不如深圳,但在小道路照样可以畅通无阻,停车场井然有序,反观深圳,说明关键在执法水平。他举例表示,有时车主找不到停车卡,保安人员没有能力做紧急处理,结果就是让后面的车排长队。这种极少数的行为,可以有很多协商的制度。如果实在搞不定就顾大局,车场损失一点钱,就不会堵了。"在深圳,执法部门太乱,人行道是城管管的,马路是交警管的,停车场的事却没人管了。"
除了制度,还需要打出技术牌。对于即将到来的消费高峰,一些商家人士提醒可以借助电子显示器在显眼位置提前告知停车入口和车位情况,适当提醒"不要再往里面挤了",就像交通台的作用一样。黄建跃还建议,深圳通可以学习香港的八达通,车主自己刷卡进场和刷卡出场,可以节省不少停车取卡、缴费的时间,当然该享受的停车优惠也可以计入深圳通里面。他坦言,这些都可以解决的技术,关键在于执行。
"以香港为例,乘坐地铁到购物中心购物消费,已经成为市民首选,不管是有车一族还是无车一族。"金光华广场策划总监奚克栋觉得,对照深圳,除了在原有基础上有限地改善商场停车难的现状外,倡导地铁出行是关键,"未来的几年,便捷快速的地铁将深圳各大商圈囊括其中",他认为,开车的人可以将车停在方便的地方,再搭乘地铁到购物中心购物休闲。还有商家人士干脆呼吁,春节前消费购物不要开车,宁可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