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车网 中国停车业信息中心
Parking Industry in China
  ENGLISH | 会员中心 | 资讯 | 专题 | 产品 | 名录 | 法规标准资料 | 期刊 | 招标采购 | 展览会议 |《城市停车》| 停车场指南
资讯中心   停车政策  停车规划  道路停车  路外停车  项目动态  国外停车  停车技术  其它 

当前位置:国外停车 - 资讯正文


解决堵车世界城市各有高招
2010-6-1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交通拥堵几乎是世界所有经济发达城市的通病,面对堵车,许多城市都是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和优化城市设施来解决最终的问题,其中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由于私家车急剧发展,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巴黎的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于是,法国政府开始下大力气重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且让市中心的停车场昂贵无比。巴黎市政府也提倡搭伴出行,由同事、邻居、朋友自愿组合,或者求助于搭车中心,寻找搭车伙伴,共开一辆轿车上下班或外出,以尽量避免一人开车上路的"空车"现象。同时,调整居民区与商业网点的布局,缩短人口流动的距离,减少轿车的使用。如今,居住在市区的人可以切身感受到,巴黎的中小型超市配置越来越合理,商店的营业时间错开,居民可在不同时间段就近购买必需品。

  新加坡是世界上汽车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2002年的时候,每公里道路就有81辆汽车,是日本的两倍,英国的三倍。然而,新加坡的交通却仍然秩序井然,汽车畅通无阻。究其原因,新加坡将全部土地规划为55个小区,他们的"小区"跟我们的住宅小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住宅小区的主要功能是居住,他们的小区不但有居住的功能,还有办公楼、购物中心、学校、医院、餐饮、娱乐、公园等等,居民的上班与生活休闲基本上可以在一个小区内解决。

  拥有700万人口的香港也是解决交通拥堵难题的一个典范。与北京不同的是,许多不到20米宽的车道上,跑着各式机动车辆,但仍能做到运行顺畅。所以香港的交通很大程度上依赖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其公共交通服务种类繁多,市民可以并且也愿意按快捷、舒适及方便程度,选择各自心仪的出行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每天,地铁、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和渡轮等交通工具秩序井然,载客超过1000万人次。

  公共交通网络的健全同样也是东京治理交通拥堵最过硬的硬件。日本东京人口已逾1300万,机动车总量超过400万辆,家用轿车320万辆,大约不到4人便拥有一辆私家车,交通拥堵也总碰到北京那样常态化的一步一蹭或是路口堵成死疙瘩的情形。堵车虽是家常便饭,但在城里很少发生。换乘方便和准时也是东京地铁的一大特点,99%的线路换乘均可于三四分钟内完成。同时,高昂的停车费用是东京政府治理交通的又一法宝。东京的停车费贵到让人心痛,如果你想开车上班,得付路旁或大厦内每小时从600日元到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40元至100元)的停车费。

  伦敦也用停车费抑制轿车。当地政府发出交通白皮书公告市民,为了限制轿车数量,减少堵车和空气污染,从2000年起提高停车费用,同时城市内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场所的免费停车场一律改为收费停车场。近年,伦敦又规定进入拥挤市区必须额外收费。

  伦敦对进入中心城区的车辆征收"拥堵补偿费",这一措施最终缓解了伦敦严重的交通堵塞。收费时段市中心的车流量降低了20%,而4%的汽车拥有者开始改乘公共交通。事实上,由于中国部分大城市交通堵塞日趋严重,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办法之一,"交通拥挤费"这个概念一经被引入国内便立即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深圳等城市都曾风传要征收"交通拥挤费"。

  事实上,由于中国部分大城市交通堵塞日趋严重,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办法之一,"交通拥挤费"这个概念一经被引入国内便立即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深圳等城市都曾风传要征收"交通拥挤费"。

  尽管经验可以拿来借鉴,但是交通拥堵中最重要的是人,高峰期的交通状况是社会协作的巨大成果,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势必会更加混乱与无序,让堵车更堵。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研究中心毛保华认为,北京市交通治理的治本之法是调整交通结构,让大家选择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高的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但总体来看,公共交通的吸引力特别是地面交通的吸引力远远没有影响私家车主的选择,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开车出行。正所谓"堵不如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着力提高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才是重中之重。

 


版权所有©:山东三鼎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