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车网 中国停车业信息中心
Parking Industry in China
  ENGLISH | 会员中心 | 资讯 | 专题 | 产品 | 名录 | 法规标准资料 | 期刊 | 招标采购 | 展览会议 |《城市停车》| 停车场指南
资讯中心   停车政策  停车规划  道路停车  路外停车  项目动态  国外停车  停车技术  其它 

当前位置:道路停车 - 资讯正文


咪表时代(图)
2010-6-25


来源: 山东商报

  起源于欧美各城市中的收费拴马桩

  不是为了收费而是为了限时

  这就是时代赋予咪表的作用

  随着泺源大街上咪表的出现

  济南的城市交通将翻开新的一页

咪表的前世今生

  咪表最早源起于美国,但是它的前世,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当年骑士们的无心之举,产生了咪表的雏形,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咪表得以继续发展。

  雏形:源起收费拴马桩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意外,苹果砸到了牛顿身上,于是有了自由落体;伦琴的妻子用手捂住了照相底片,当胶片冲洗出来时,就有了伦琴射线(X射线);同样,咪表的出现也是一个意外。

  在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前,用于停放汽车的咪表已经有了雏形--收费拴马桩。

  事实上,在整个工业革命之前,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多以马代步,而当人们抵达目的地后,第一件事就是下马寻找拴马桩,将马儿拴好。"这就跟现在的有车一族寻找停车位是一个道理,"至今仍代管澳门地区咪表的一家香港公司的张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了关于咪表的起源,当时在很多大城市里,尤其是商业区,都会有拴马桩供人们使用,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和马匹数量的增多,拴马桩的使用也就越来越频繁,后来有人在马路边的拴马桩上装了一个用于投币的盒子,实行有偿拴马。这就是咪表的雏形,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已经意识到使用公共资源是要付费的。

  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自此汽车时代降临,马儿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付费拴马桩则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来。

  这种新的形式就是咪表。

  发展:美国最早研发咪表

  在1933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咪表,当时,奥克拉荷马市的商人们为了增强商店前停车的流动率而提升生意量,为此特别拨出500元美金鼓励市民想出解决方法,于是奥克拉荷马大学的设计工程师们设计出第一个计时收费装置,并将其命名为:"BlackMaria",这种新生事物随后于1935年在奥克拉荷马市正式亮相投入使用,并取名为"ParkingMeter",而在上世纪50年代,当它被引入到港澳地区时,有人将这拗口的名字翻译为"咪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咪表本身也从早期的机械计时渐渐转化成了可以投币或刷卡的电子计时。

  "但是咪表本身的含义是确定的,就是限时路内停车。"这位工程师告诉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欧美各国的汽车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车位紧张:"因为汽车的生产速度是远远超过城市的扩张速度的,所以说当时很多国家很多城市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是老城区商业区没有停车位或者是停车位比较少,而另一方面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把车停在哪里,如何停车,成了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我要去老城区办事或购物,必须把车停在附近,可是附近没有停车场怎么办?只能停到路边,因为你不能让人家把车停到几十里外走过来吧!"但是这又引发了另一个矛盾,原本拥堵的交通,因为这些路边的停车变得更加拥堵。因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了让很多政府为难的事情。

真谛:不为停车只为限时

  咪表的出现无疑解决了这个问题。

  咪表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解决路内停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把车停到马路上。而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咪表,往往会简单的把它们当做一种停车收费工具,而恰恰忽略了它本身的重要性,即"咪表最重要的真谛,就是限时停车,限时停车则意味着增加路内停车的流转率,令车辆快捷地找到停车位置,减低车辆因寻找车位而造成交通拥塞,从而舒缓交流拥塞的压力,而这也是咪表的真谛。"

  中国道路停车行业联盟的秘书长刘民安曾经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考察过,他发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咪表的停车单位时间很短:"大部分咪表最短的停车上限是30分钟,最高的停车上限是两个小时左右。"在咪表上刷卡或者投币后,咪表会自动的显示车位所在的位置,然后车主可以把车停在咪表指定的位置,然后购买一定的时间用来停车,"但是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一旦车主耽误了时间未能及时返回,则会受到处罚。

  "比如说澳门公司那边,你在咪表上购买了两个小时的停车时间,一旦超时了,咪表的显示器上就会出现警示的标志,附近的交警会赶来对超时的车贴单处罚,如果贴单处罚一段时间后,车主仍然没有返回,那么交警可以呼叫拖车把这辆车拖走。"这种看似严苛的管理方式,恰恰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同时提高了路内停车车位的使用效率。

原理:咪表功能极其先进

  6月22日,记者在泺源大街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中见到了咪表。 这个咪表大约有两米高,呈圆柱体,在柱体上方有显示屏,据了解,这次在济南试行的咪表为一次性打卡形式。一个咪表管理左右两个相邻的车位,在显示屏上方有两个警示灯,当无人打卡时,两个警示灯显示为红色,"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没有打卡而把车停到相关的车位上时,巡逻的交警和有关部门将根据显示灯的提示对违规车辆进行处罚。"而只有车主在咪表前打了卡,购买了一定的停车时间,红色的显示灯才会变为绿色。当停车时间结束后,显示灯会自动变回红色,至于超时、不打卡停车等行为的判定都是靠这两个警示灯来提醒的。"

  据了解,现在的咪表停车系统一般是由管理计算机、发卡机、手持数据采集机(便携式电脑)、咪表和泊车卡组成,完成停车计时收费、定期收支结算以及泊车卡的发行充值及全部管理的,一般分为投币和刷卡两种。

咪表进军中国之路

  毫无疑问,随着泺源大街上的咪表停车系统的建立,咪表在济南的试运行也将展开。

  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有50多个城市引入了咪表停车管理系统。

  咪表是如何一步步进入我国的?它在各个城市的发展又是怎样的路径呢?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最早引入咪表的城市,而它们在咪表使用上的成功经验也吸引了很多有远见的城市,一场咪表引入工程随后在内地展开

  澳门咪表生存样本

  事实上,澳门和香港是我国较早引入咪表的城市。早在1980年,澳门便已引进并安装了1500台机械式咪表。正是因为咪表的出现,使得澳门地区的交通状况走上了正轨:"一方面市民能够接受咪表,另一方面道路也不会因为随意停车而造成堵塞。"

  如今,澳门特别行政区下约有50万的人口,机动车数量在17万以上,其中仅仅是汽车便有8万多辆。在2005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对全区的咪表进行了统一的更新管理,同时为了能够让咪表更好的为车主们服务,政府还专门对咪表的管理公司进行了招标,而香港的科协技术有限公司竞标成功,负责管理澳门市区的1万1千多台咪表。

  据了解,"澳门(特区)总共两个区,每个区的咪表在5000多台左右。"而让人惊讶的是,负责管理咪表的公司仅有25人左右,其中总经理一人,运营经理一人,另外还有几个负责维修的技术人员和硬币收款人员:"公司的工作很简单,咪表坏了去维修,出现了违章情况是由交通署的警察负责,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咪表管理者的角色,是政府交给我们来管理,我们收了钱后交给政府。"一位香港科协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称。

  50余座城市引进咪表

  这种成功的运营模式也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中国道路停车联盟的秘书长刘民安认为,澳门咪表推广成功,与其自身完善的法律是分不开的,在澳门地区,有专门的"静态交通法律法规",而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对于咪表停车位的设置,准许停放的车类、准许停放的时限、收费的时间、设立的标志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一旦发生了违犯规则停车的事件时,会有交警部门负责追罚,而停车收费单位是无权处罚车主的,因此"他们划分的很细致,既明确了执法者,又明确了咪表的管理者,而且又有法律作为保障,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保证咪表能够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

  咪表在澳门的成功也引起了其他城市的关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内陆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尝试着引进咪表停车系统,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广州、佛山和大连四座城市作为试点已经开始根据香港和澳门的模式开始引进咪表,希望能够将咪表在内地推广开来。

  "应该说我们的政府还是很有远见的,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在未来十多年里,城市的交通问题,尤其是车位问题会是很严重的。"一位当年曾将咪表引进并在内地推广的代理商回忆,在将咪表刚刚引入这四座城市时,确实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毕竟这个东西是一个舶来品,很多人都好奇,而且它确实有助于解决车位问题。"但是这次的咪表引进工程,引进的咪表并不多,"当时主要是车少,没那么多的私家车,所以也没有普及开来,但是产生的效果也吸引了一些其他的大中型城市。"而2000年后,随着有车一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入到引进咪表的行列中来,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引进并推广使用咪表的城市已经超过了50多座。

  咪表的N种水土不服

  越来越多的咪表悄然出现在国内各个城市的街头上,成为一景,但盲目的引进,却带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各地咪表使用率低:除了四座试点城市外,北京无疑是引进咪表比较早的城市之一,从1999年引入咪表至今,北京市区内的咪表总数已超过了6000余台,然而根据调查显示,6000多台咪表的使用率仅有5%,大量的咪表被闲置。

  事实上,北京咪表的生存现状并不是个案,2005年初,上海市也引进了咪表停车系统,但是据当地媒体最近的调查发现,其使用率同样比较低,大部分咪表被闲置在路边,成了摆设;2003年,威海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引入咪表停车系统的城市,而7年之后,由于各种问题,威海市的咪表全面陷入瘫痪状态,今年3月份,负责威海咪表运营的公司干脆撤出了威海。而在哈尔滨、广州、海口等城市,咪表的生存状况也同样曲折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引进推广咪表系统的城市超过了50多座,但是成功者却寥寥无几,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不安全: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咪表之所以被闲置,源于车主对于机器的不信任,"我把车停在有人收费的停车场,车如果刮了、碰了或者被盗了,起码我还能找管理员理论理论,这要是在咪表停车位上出点岔子我找谁去?"一位北京车主的话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车友的共鸣。

  "事实上也确实会存在这种可能,"中国道路停车行业联盟秘书长刘民安认为,车主的这种担心确实有他们的道理,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就算是把车放到人工收费的停车场,一旦刮擦了,责任也比较难认定,取证也很难。"

  "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的,但是这不应该成为人们排斥咪表的理由。"

  难讲价:除了对爱车安全的担心外,收费问题也成了咪表闲置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北京上海等地的媒体报道称,很多车主之所以排斥咪表,主要原因是咪表的价格过高,而且难以讲价。

  据了解,在北京、上海等地,咪表停车的价格在每小时5元左右,这个价格跟当地的人工收费停车场差不多,但是人工收费的停车场却有着咪表难以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还价。"五块钱的停车费,如果不需要票据,可以还价到3块钱。"正是这种价格优势,让人工收费的停车场车满为患,而街头的咪表却备受冷落。

  "这里面更多的是一个观念问题。"其实很多专家学者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刘民安看来,人们对于咪表的认识和定位很模糊,更多的时候,"大家都把咪表当成了替代人工收费、杜绝收费黑洞的收费工具",而咪表本身的价值,也就是限时停车则被人们忽略。

  而众所周知,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因此不少城市在咪表推广上,陷入了困局。

  咪表背后的利益纠缠:如果说观念问题可以利用时间和宣传来解决,那么关于咪表背后的利益问题则成了很多城市阻碍咪表推广的新问题。

  用"最能折腾"来形容海口咪表的发展史或许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据早前有媒体报道,海口市的路内停车收费方式4次变脸。

  而这4次变脸的背后,则牵扯着不少政府部门的利益纠葛:海口最初于2000年引进停车咪表时,由交警部门负责,市交警支队与H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启动了咪表停车管理;2002年,海口市政府调整管理职能,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市道路咪表泊车管理工作,此时B公司介入,与之前的H公司合作运营海口咪表项目;2005年,两家公司发生纠纷,咪表最终不得不退出海口,改为手机缴费;2009年开始,海口开始酝酿"更先进"路内停车管理模式,决定用新的感应式咪表取代原手机收费模式;2010年3月海口重启咪表停车,与B公司有着很深背景的G公司成为新的运营公司。这种反复的折腾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同时也让咪表的推广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济南受益前车之鉴

  虽然济南在咪表的引进和推广上比较慢,但是却能够吸取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从而事半功倍。就在各个城市为咪表所引发的各种问题痛苦的时候,济南市的咪表却悄悄的出现了。

  事实上,从1999年开始,已经有人曾尝试把咪表引入到济南,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未能如愿,而当时的失败则主要是因为"车辆的状况,交通状况等等,并不适合使用咪表。"但是从2002年开始,济南市的私家车数量开始不断上升,这也为济南引进咪表停车系统创造了基础。

  刘民安认为,虽然济南的咪表引进有些缓慢,但是却未必是一件坏事:"起码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吸取其他城市的教训,少走弯路。"

  据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此次的咪表停车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限时停车工具,而是一个整体的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每一台咪表仪器上都具有发射装置,可以将车位情况迅速的返回到后来的数据中心,然后再通过网络将这些信息发布到设有咪表路段的电子显示屏上,可以第一时间提醒车主们关注车位。

  而如果济南能够建立一个成熟的停车诱导系统,不仅哪里能停车,车位有多少一目了然,甚至还能够预约空车位,这就意味着可以大大减少市民的"无效出行"。

 


版权所有©:山东三鼎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电子信箱